版次:11 作者:2019年06月28日
“婚纱照,定格了人们一生中最幸福美丽的瞬间,随着时代的发展,婚礼前拍摄婚纱照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6月25日,记者分别走进祖孙三代的家庭,还原他们的结婚情景,从不同时代背景下,不同的择偶方式、婚纱照及婚礼形式的变化,见证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达州人生活水平的发展。
80-90年代 “打工潮”来临 真正的婚纱照出现
1997年,为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水平,王女士和丈夫陈先生先后到广东一带打工。“起初,同村出去打工的人很少,尤其是女人,担心女人出门容易被拐走,出去了就回不来。”王女士告诉记者,她和亲戚朋友一共5人出去打工,几人挤上一辆火车,2、3天才到目的地,途中曾在重庆睡一晚露天旅馆转车。
在广东工作了2年后,两人拍了第一套婚纱照。“穿一套白婚纱,拍了四张照片,共花了20元。”王女士对此记忆犹新。“化妆就化一两个小时。”她对于这漫长的等待既焦急又兴奋。90年代的婚纱照,真正的婚纱照出现,照片不再是简单的记录,除了服饰,还会摆各种各样的姿势,化精致的妆,成品装订成册,拿回家随时翻看。
当年订婚和结婚的情景是怎么样的?1987年,订婚,4年后,结婚,那年他22岁,她20岁。
王女士与陈先生是同村人,两家距离近,中间隔一道梁,站在梁上喊一声“吃饭”,可以端着饭到对方家夹个菜。正是因为知根知底,在媒人的介绍下,两人很快顺利订婚,“当时也有自由恋爱的现象,但是在农村如果男女走在一起都会被人说三道四,订婚时连同一根板凳都不敢坐。没什么愿意不愿意,都是父母说了算。”王女士说。
订婚那天,两套衣裳、一个皮包、两双鞋、一把伞,就算订亲。结婚当天,新娘家要置办好可供一辈子使用的电视柜、衣柜、盘子、碗、棉絮等生活用品,新郎的结亲队伍在新娘家吃了午饭才回去。王女士激动
50年代 物质贫乏
窄布衣裳当婚服
“照不起相。”任爷爷今年87岁,69年前物质匮乏,没有钱照相,直到70多岁时补拍的婚纱照,这也是两老第一张合照。80多岁时为了给儿女赠送房产等固定财产,才和妻子王婆婆补办了结婚证。
“小时候读了4年私塾,能文习字,成为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任爷爷回忆,一次,他与私塾先生给别人做白事,担任理事先生,俗称“夜讨口”,只有12岁的他,小小年纪就能承包白事的大半部分工作,一个人跑通场,刚好这一切被岳父看在眼里,岳父觉得小伙子很“出众”,就决定把王婆婆许配给他,并多次主动上门说亲。那时候,女方向男方提亲的情况不多。
岳父一家既是裁缝又做着卖布的生意,家境比任爷爷家好些,但是任爷爷母亲由于没有见过王婆婆,不太同意这门婚事,最后在王婆婆姐姐的游说下,订下了“娃娃亲”。而在订婚之前,任爷爷和王婆婆从未见过面。
1950年的冬天,任爷爷与王婆婆举行婚礼,那时他17岁,她16岁。任爷爷事先花了1元钱买了1匹窄布,只有七丈长,一半是洋纱,一半是土纱,再把布拿去染成冬瓜蓝,然后一人做了一套新衣。“结婚那天冷,只做了外面穿的,里面没得,就找去年刚刚结婚的姐姐家借了一件长棉袄穿在里面。”任爷爷告诉记者,王婆婆家境好些,娘家还置办了银柜等贵重物品,其中一套用窄布做的长枕头,保存至今。
任爷爷和妻子王婆婆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这风风雨雨的69年间,即便有争吵,也从来没有离婚的想法。50年代,家里以务农为主,每年在学生上下学期做四次笔墨生意,一年有收入10多元,家里除了买布、盐等生活用品外,没有其他开销,结婚时总共花费4-5元。“结婚第二年,就当了村干部,一个月2元工资,生活就越来越好了。”任爷爷骄傲地说,自那以后他就没有再做笔墨生意。
地说:“那天特别热闹,打着锣、敲着鼓、吹着唢呐,乡里乡亲的都来,晚上还特地请人在家里院坝里头放了场电影。”
00-10年代 新元素“涌”进
旅拍成为新时尚
2003年,张玉与刘华第一次见面的场景记忆犹新,他俩是朋友介绍认识的,在州河边船上见面的,刘叔叔戴着眼睛,“我看他这位还很顺眼,低调稳重,就留下了电话,后来他就经常联系我”。过了几个月,在那一年7月,张玉过生日的时候,刘华准备了金耳环、生日蛋糕和一大棒鲜花在亲戚朋友见证下求婚,同年12月两人进入婚礼殿堂,刘华比张玉大7岁。当时,张阿姨拍婚纱照时选了三、四套衣服,有白婚纱、晚礼服等。
2019年,25岁的陈莉迈向了人生新阶段,她与丈夫柏科自由恋爱后,走入婚姻的殿堂。谈起拍婚纱照的经历,陈莉脸上浅藏幸福的笑容。
“旅拍是当下流行的婚纱摄影方式,与传统的室内拍摄相比,风景更加自然,富有生机和活力,辛苦却浪漫。”陈欢告诉记者,选婚纱前,她心里早有主意,经过对达城婚纱门店的对比,最终将目标锁定了一家以旅拍为特色的婚纱店。
陈莉的大部分婚纱拍摄都是在重庆市一婚纱影视基地完成的。她先在网上查询后,确定了三套服装,分别为一套白色婚纱,其中一组照片带有森系风格,场景为阳光草地以及树林秋千;一套爵士风格的生活便装,在马场;另外还有一套中国风服装,在室内拍摄的。在陈莉看来,使用中国风服装作为主婚纱的还是比较小众,而且与西式风格的婚礼现场不匹配,但是可以拍一两张作为纪念,拍摄婚纱照一共花了5500元。
天长地久国际旅拍婚纱摄影店是达城为数不多的以“旅拍”命名的婚纱店,老板牟明原来在一个小镇上开照相馆,在婚纱婚礼行业做了20多年:“这20年来,婚纱婚礼行业变化很大”。在拍摄婚纱照方面,以前,新人大多都是到照相馆拍一张黑白证件照,再到后来就拍摄彩色晚礼服,然后就是一张西方的白色婚纱,而今大家不仅仅在照相馆内拍摄,开始流行在全球各地进行旅拍,且风格多样,例如:民国风、汉服等具有中国元素的主题婚纱。在婚礼现场,新人不满足于传统的布置,而是呈现海洋风、星空风等多种主题。“婚纱婚礼行业流行是一个循环,也许以前不流行的,现在开始流行,现在流行的,过段时间就不流行了。”
□见习记者 陈玉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