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4 作者:2019年06月07日
资料图片
“我宁愿自己过苦日子,也看不得别人过苦日子。”近日,任老先生拨打本报心理咨询热线2382258称,他喜欢帮助别人,却得不到家人的理解,都认为他有“精神病”,甚至把他送进精神病医院……
家人反对他“帮助”别人
68岁的任老先生告诉记者,他靠在工地上干活挣钱,“我身体很好,还准备打10年工。平时,我生活很节约,省下来的钱都存起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任老先生邻居家有个10岁小女孩病了,父母在外地打工,由婆婆爷爷照顾,家里经济困难。“我很同情这个小女孩,不忍心看着孩子被病痛折磨,劝邻居送孩子到医院检查治疗,但他们说家里没钱治。我很着急,帮忙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当时药费并不贵,每副中药10多元钱。我坚持给孩子吃了几副中药后,孩子说好些了,没那么痛了。”
“我想继续给孩子治疗,却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认为我有‘精神病’,说我把打工辛苦赚的钱都用在别人身上,还要送我进精神病医院。”任老先生伤心地说,他哪有什么精神病,只是不忍心看着别人过得不好。那个小女孩才10岁,学习也很努力,坚持治疗是可以康复的。“如果大家都放弃,会毁了她一生。”说到这里,善良的任老先生声音哽咽,他说宁愿自己过苦日子,帮助别人的感觉真的很好。
助人应在能力范围内
市心理咨询协会蒲晓凤老师:
是什么原因让任老先生有如此强烈的助人意愿?是家庭良好的教养?是任老先生早年生活太过困苦有过创伤?还是早年有难曾受人资助?如果是前者,我们应该敬佩任老先生的良好家风;如果是后两者,对于任老先生来说,可能是一种深层的自我疗愈。从任老先生常说的“我宁愿自己过苦日子,也看不得别人过苦日子”可以看出端倪。
每个人在处于困境之时,都特别希望有人伸出一双温暖的手,如果得到那种感激之情会无以言表。很多人更会把这份温暖铭记于心,并将这种助人行为在自己身上得以延续,这不仅仅是一种心理的补偿,更是心灵的一种升华。可以猜想,任老先生可能属于这种,更何况邻居家的小女孩与任老先生的孙子孙女几乎同龄,更能激起老人家的爱怜之心。如果是这样,老人家强烈的助人情结就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想对任老先生的家人说一声:任老先生那么大年纪还打工挣钱,这钱来得不易,却又把钱用来帮助别人,还说他有“精神病”,你们应该是心痛老人家吧!但老人家自己打工挣的钱,有权利自己去支配,更何况他已养大了孩子们,尽了自己的义务。在老人家有生之年,让他活得开心点不是更好吗?
据有关数据统计,老年人群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或患上抑郁症,那是因为严重的丧失感导致的。因为老人年老体弱,或因病卧床,无法再照顾家人,更无法为社会奉献心力,让他们感到自己已成为一个无用的人。而任老先生不管是打工挣钱,还是照顾邻里,都能找到存在感,并从中收获快乐,对于他的孩子们来说,这是多大的福气啊!当然,如果事情并非老人所言,那么也要想办法尽可能让老人在安心舒心的前提下为他考虑。
最后,想对任老先生说:助人,请尽量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进行,多与家人沟通,让他们尽可能地理解你,毕竟家和万事兴。
□本报记者 杨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