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12 作者:2019年06月05日
刑满出狱,重获自由,本是一件难得的喜事,而对蒋某来说却不尽然——2016年8月5日,当服刑8年的蒋某刑满获释离开监狱时,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不知道家在何方,未来在哪里。
刑满出狱无家归 安置帮教来帮忙
蒋某是达川区D镇人,3岁时被人拐卖到外省,期间受不法分子威胁,被迫加入乞讨组织行乞。后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逃离乞讨组织,回家入校读书,毕业后外出务工。因聪明好学,蒋某在学习和务工期间,考取了国家二级烹饪师、护理师资格及驾照。然而,命运再次和蒋某开了一个大玩笑,2009年,蒋某被查出罹患脊髓肿瘤,并致右肢瘫痪。其不幸遭遇经重庆电视台、重庆商报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四川某医院免费为其治疗。蒋某病情得到控制后,随即外出务工。期间,因受人教唆犯下故意伤害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年。服刑期间,因表现较好,获得减刑,并于2016年8月5日刑满获释。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刑满释放人员,当地政府要帮助安置生活。一般情况下,刑满释放人员回到原籍或由其亲属接回后,自行到当地司法所报到,由司法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置帮教。然而,蒋某在服刑期间旧疾复发致右肢瘫痪,父母在其出事后离家,一直杳无音讯,家中房屋倒塌,又无经济来源,是典型的“三无人员”,属于重点帮教类刑释人员。为此,达川区司法局启动“必接必送”机制,经与蒋某服刑监狱衔接,监狱民警将其送至达州火车站,安置帮教人员前往火车站接人,完成“无缝”交接。
三方共商谋方案
妥善安置消忧虑
安置帮教人员接到蒋某时已是晚上9点多,并连夜驱车前往蒋某户籍地D镇。因安置帮教工作实行属地管辖。到达D镇后,司法局安置帮教人员、D镇政府领导及工作人员、村干部三方人员齐聚镇政府会议室,共商蒋某的安置方案。
由于蒋某父母下落不明,加之他生活不能自理,其亲属条件有限均不愿接手,所以最常用的家庭安置被排除。最终,考虑到D镇有养老院,既统一食宿,又有人照看,三方人员一致同意将蒋某过渡性安置在D镇养老院。得知该方案后,蒋某非常高兴,连连向在场人员道谢。
随后,D镇司法所工作人员为蒋某购买了衣物、手机、电话卡及洗漱用品,并为其办理户籍信息登记,让他过上一个普通人正常的生活。得到妥善安置后,蒋某对未来生活的忧虑也得以消除。
(施法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