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2 作者:2019年05月10日
5月9日,达州市观赏石文化协会应邀到通川区七小新锦学校,举办达州本土奇石展览。一方方奇奇怪怪的石头,一方方来自达州大自然的精灵,让孩子们既感觉陌生,又感到亲切。为广大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达州地理课。
“州河奇石就是达州文物”
“州河奇石就是达州文物。”这句话是奇石爱好者肖厚礼在展览现场对记者说的。他的这个说法,得到了市观赏石文化协会会长杨友华、副会长杜聪的赞同。杨友华阐述说,达州地质形成经历过海相陆相变化,这些变化自然生成并印证在山水之中、石头之上。各种奇奇怪怪的石头深埋地下,被雨水河流崩塌等自然力量彰显出来,它们就是达州地质运动的缩影。以达城为中点,沿州河上至宣汉五宝下至渠县三汇,这段河流的距离不长,石头没经过河流长距离的冲刷,基本保持着原始状态。这些粗糙的纹路凹凸的奇奇怪怪的石头,基本保持了达州远古时代的品相,所以说这属于达州文物。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达州奇石有:享誉全国的卷纹石、铁芙蓉、剥皮石、珊瑚石。这些名字都是捡石爱好者自己取的,经年之后被大众接受并流传。杜聪告诉记者:“珊瑚石本来出自海里,但是达州地下就有珊瑚石,这就证明达州远古确实是个海。”
捡石中危险、笑话“一箩筐”
达州奇石集中展现在众人眼前,确实好看,但它们需要有人进山沟到河里去发现、去辨别并捡回来。市观赏石文化协会就聚集了这么一群爱好者,他们长年累月低头行进在达州的森林河汊之中,眼睛雪亮,他们是一群极少呆在家里的人。
今年71岁的杨友华回忆一次捡石头的经历:2005年,一个天上正落水雪的冬日,他到达城塔沱捡石头,当时那里有个碎石厂,很多货船将石头拉来靠在岸边,船与河岸有一个供人上下船的木板。杨友华在船上挑选了两大蛇皮口袋石头下船,由于重心不稳跌落进州河里,河水太深了,他仍舍不得两手提的石头,好在他会游泳,但是两袋石头在手,无论如何也浮不出水面;无奈之下,他主动丢弃了一袋石头,这才从水中露出头吸气。上岸后,他提着石头去公路边搭车,身穿的棉衣棉裤全往地上滴水呢。
50岁大妈陈秋英,也是一位奇石爱好者,她给记者展示她的石头“千秋默对”,她自豪地说:“去年12月,在中国万石博览会获了个金奖的。”她给记者“诉苦”:2014年的一天,她到宣汉五宝河里捡石头,脚底踩到青苔上,滑了近两米远,鼻梁也摔断了。回家后不敢照镜子,闺蜜说她鼻子上贴一大块纱布,就像随时在放露天电影一样。
一堂生动的达州地理课
5月9日的这场奇石展览,最大受益者是通川区七小新锦学校的孩子们,学校老师说:这场奇石展览活动,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达州地理课。该校副校长付黎明也表示:“这既是州河石之展,也是达州灵之展,对孩子们了解家园、扩大视野,极有好处。”五年级的小周同学看了展览后,对记者表示,他当晚回家将写一篇日记,他要在日记中写上:长大了当一名地质学家,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何晓林等几位女教师一边看展览,一边围着主办者问这问那,还问:“周末你们去不去捡石头,我们跟到一路,可不可以?”
据杜聪介绍,达州博物馆的四楼,名叫“巴山奇石馆”,石头能进博物馆,这在全国的博物馆都是首例。
□本报记者 李天泉 李天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