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甄:“忧怀难具陈 慷慨写鸣琴”

版次:07    作者:2019年03月12日

研究唐甄思想的部分报刊书籍

唐甄(公元1630-1704年),原名大陶,字铸万,后更名甄,别号圃亭,四川达州通川区蒲家镇人,出生官宦世家,系帝师唐瑜的十一代孙。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中举人,曾任山西长子县知县,为官仅10个月,因“逃人诖误”而去职。他是清代初期重要的社会启蒙思想家、文学家、诗人,与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大思想家齐名。在明末抗清英雄李长祥(达州人,唐甄之舅父)的影响下,唐甄幼时勤奋苦读;少能作诗为文;青壮年时期仕途受挫,飘泊天涯,见多识广,与民情深;花甲之年虽穷困潦倒,却依旧刚正而奋笔疾书,恨专制而盼民富国强。他一生拥有启蒙元勋、民主先驱、市民哲学家、平民政论家、农贾经济家、兵学军事家、文学家、忧患诗人等头衔,是达州历史上彪炳史册的最具影响力的一位历史文化名人。

唐甄思想已被正式编进高中历史教材(《人民出版社》2009版教科书(第三册第一专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第21页)。中宣部、国家教委曾把唐甄收入《中国一百位杰出思想家》一书;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一书中,唐甄也被列入其中。

唐甄的《潜书》和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号称为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主义的两面旗帜,对当时及后世影响都很深远。《潜书》共四卷,为其学术思想和政治思想之代表作,谓“不忧世之不我知,而忧天下之民不遂其生。郁结于中,不可以已,发而为言”(《潜存》)。书仿《论衡》之体,初名《衡书》,意在权衡天下;以连赛不遇,改为《潜书》,意为潜而待用。其言学大旨上尊孟子,下及陆九渊、王阳明,宗王阳明致良知之说,认为事功出于心性之修养,心性修养应表现为事功,主张知行合一、气在理先,反对程朱理学空谈心性。其论治则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均等,提出革新政治、整顿吏治、重用贤才、赏罚分明、重视学兵、鼓励农桑、富民为先等措施。《尊孟》一目以孟子为圣人,《宗孟》则谓治学应以孟子为宗。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唐甄则谓“天子之尊,非天帝大神,皆人也”(《抑尊》);“天子虽尊,亦人也”(《善游》)。又谓“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室语》);“杀一人而取其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同上)。还提出“位在十人之上者,必处十人之下;位在百人之上者,必处百人之下;位在天下之上者,必处天下之下”(《抑尊》);“接贱士如对公卿,临鄙夫如对上帝”(《善施》);“处身如农夫,殿陛如田舍,衣食如贫士”(《尚治》)等一系列主张,对后世影响较大。此书初刻本仅十三目,名《衡书》,后增为九十七目,更名《潜书》。清修《四库全书》,馆臣以为二书,分别撰有提要,列入《存目》。又有光绪九年(1883年)李氏刻本和三十一年邓氏翻刻本;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点校本、1963年增订本、1984年重印本;1984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注释本;1995年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的李忠实译注本。

唐甄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其《潜书》的思想性和学术价值较高。自《潜书》问世以来,历代学者极力推崇,使其国内国际影响与日俱增。潘耒谓其“皆人所不及见、不敢言者。先生独灼见而昌言之,资之深,故信之笃;蓄之厚,故发之果”(《潜书序》)。即谓此书“低诬烈皇”、“种种悖谬”而拒绝为唐甄撰写墓志的王源,亦谓“其论学、论兵诸篇,卓识伟论,非近代所有”(《书唐铸万<潜书>后》),梁启超更以此书为王符《潜夫论》、荀悦《申鉴》、徐干《中论》、颜之推《家训》之亚,多“惊心动魄之大言”(《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章太炎称此书直接孟子、孙卿、王守仁,下启戴震。魏源、郭沫若等古今名人赞誉《潜书》“五百年无此文矣”,“此必传世之作也”。《潜书》传到法国,法国哲学工作者辛勤翻译,向欧洲和西方广为传播。传到日本,日本教科书至今还选授《潜书》的部分篇章。日本等国对唐甄研究颇深,召开过国际研讨会。现代学者谓此书是我国启蒙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开后世资产阶级民主思潮之先河。唐甄生于1630年,俄国的伟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生于1828年,比唐甄晚198年。唐甄主张“民为邦本”“众为邦本”,劳动人民是人类的本源,国家的根本,社会的本体。批判“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兵”是“毒民之器”,贪官污吏是天下之“大害”。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第三卷中写到:“帝王和在历史上留下显赫声名的王公将相,并不是历史的主人,他们只不过是历史的奴隶。”两位巨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相距遥远,但他俩的观点何其相似,真是英雄所见略同,遥相应和。

唐甄的文学及诗歌创作成就斐然,但遗留很少。他一生著述颇丰,《潜书》是其主要代表作,呕心沥血三十载而成。他的著作尚有《春秋述传》《毛诗传笺合义》《潜诗》《日记》等,然而除其中若干诗文尚存外,其余或已失传。

如诗歌《岳阳》《清明上河图歌》《柳下伤秋》等数十首诗歌,他在诗歌《后写怀》描述到“姑苏城上鸟,日夕城上啼。空巢在高处,飞向何处栖?”又在《今夕》写到“忧怀难具陈,慷慨写鸣琴。劝君更进酒,良夜殊未深”。《广武山看月》“广武山前月,悲凉万古情。山留百战地,月照一孤城。天远春星淡,沙明玉露清。书生何所事?徒作夜鸟鸣。”《柳下伤秋》“不堪塞雁夜哀鸣,一叶飘零到上京。绣户弹筝传别怨,羽林吹角起边声。洛阳才子伤时泪,楚国骚人摇落情。愿得鬻身七校里,健儿牧马胜书生”。处处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为民情怀,闪耀着文学的光辉。

近年来,达州人对唐甄思想文化的研究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已故的达州藉学者秦继国先生,多年潜心研究唐甄,于2007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公开出版了《唐甄思想研究文集》。四川文理学院中文系的程碧英副教授,对唐甄研究颇有建树,撰写了很多研究文章,2010年9月,应邀出席了日本举办的“唐甄思想的现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成立“达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会唐甄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创建网上“唐甄纪念馆”,出版《潜书》和《唐甄思想文化研究文集》。宣汉县投入2000万元在宣汉南坝镇打造了唐瑜帝师文化(唐甄是唐瑜的十一世孙)广场,规划建设了唐瑜帝师铜像等众多的文化景点和标志性建筑。2019年1月,唐瑜古墓和通川区龙滩乡中山寺同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通川区蒲家镇石朝门唐甄故里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016年9月22日《达州日报》第3版以整版的篇幅隆重推出了《挖掘唐甄唐瑜思想 打造达州人文旅游“名片”》一文,进一步推动了专家学者研究唐甄唐瑜思想文化的广泛兴趣,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反响。2018年11月3日,由宣汉县教科局主办,宣汉中学、达州市宣汉唐甄唐瑜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和宣汉县作家协会承办的1000人“阅读经典·筑梦宣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唐甄思想)——走进宣汉中学“大讲堂”活动在宣汉中学春晖大礼堂隆重举行。2019年2月5日——12日连续一周在宣汉电视台《专家讲坛》中开设了唐甄思想专题讲座,以此缅怀出生在达州的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唐甄。

“忧怀难具陈,慷慨写鸣琴。”一生坎坷、两袖清风的唐甄,毕其一生为世界思想文化宝库留下了一笔难得的宝贵财富——《潜书》及诗文,其学术、其思想、其精神、其文风等堪称“数千年中历代圣人思想的一个总结,凝聚着东方哲人智慧的精华,实乃醒人之良药,逆耳之忠言”(梁启超)。深入研究唐甄,这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是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需要。原全国政协常委,将军诗人、书法家魏传统曾语重心长地说:“唐甄这位达州人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先进思想家,我们要舍得花人力、财力、精力长期广泛深入地研究,宣传唐甄思想,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对达州,更有助于提升其文化品位,扩大对外文化影响,为把达州建成全国巴文化高地贡献力量,助推“文化强市”。期待更多的有识之士奉献更多的研究和创作成果。

巴山巍巍,林涛阵阵,州河不息,波涛滚滚。达州地灵人杰,人才荟萃。达州的山水铸就了唐甄豁达、坚毅、锲而不舍、执着追求的性格。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处逆境而不折,罹忧患而弥坚,唐甄这位历史老人,洗去身上的尘埃,一直带着款款深情注视着达州这片深情厚土。□唐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