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迎春 达城年味渐浓

版次:10    作者:2019年01月25日

“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正如谚语所言,大寒之后达城一扫阴郁天气,阳光连日普照,暖意渐显。民间有“大寒迎年”的风俗,在大寒至农历新年这段时间里,达城变得热闹非凡,家家户户开始忙着写春联,扫尘洁物,腌制年肴,准备年货……人们在忙碌中欢欢喜喜地迎接新年到来,期盼着亲人回家团圆。

市民忙着囤年货

大寒的到来象征着过去的一年即将结束,新的一年即将开始。在外打拼了一年的游子们也准备背上行囊,踏上回家的路。而在家盼望着亲人团聚的人们,则开始快乐而忙碌地选购起了年货。

昨日,记者走访达城各大超市与农贸市场发现,来往选购的市民络绎不绝,大包小包购物车齐上阵。零食区的糖果、瓜子、花生、坚果等柜台前,挤满了挑选品尝的市民;鸡鸭鱼、猪肉牛肉等肉制品摊位的老板们手起刀落,装肉过称,忙得不亦乐乎;除此之外,一些海鲜市场的易储藏的冷冻海鲜同样受到市民的追捧。

“我买了三只土鸡和两只土鸭子,还买了几斤牛肉,以及耗儿鱼、带鱼之类比较容易储藏的海鲜”刚选购完、手里提了大大小小5大包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一早就来超市购置年货了,春节在外地的亲人都要回家,多准备点食材囤着,以备不时之需。

除了超市热闹非凡,南门口珠市街的年货摊档正如售卖的春联、红灯笼一样,也是一派红红火火的景象。正在挑选新春挂件的李女士说,还有十来天就是春节了,为了让家里多一点年味,提前来买一些新春年货,讨个好彩头。“新年新气象,看着喜庆!”

除旧布新迎春节

“暖榻与新被,只待游子归。”在大寒节气中,购置年货只是其中一项,扫尘洁物,除旧迎新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件事。家住北外的刘奶奶已经80岁了,但她至今仍在坚持着这些老一辈传承下来的传统民俗。

大寒当天,她特意起了个早,颤颤巍巍地给40平米的老屋做起了大扫除,擦灰、扫地、拖地,还将两个卧室换上了新的被褥。刘奶奶告诉记者,自己忙了一辈子闲不住,这些传统习俗从小就在她的脑海中扎了根,多年来已成为一种习惯。再加上在平日里在外地生活的女儿们要回家过年了,所以先将屋子里整理一下。

红梅争艳探春

“大寒霜雪凝冰花,红梅香清弄月华。”大寒虽冷,但那灼灼盛开的鲜艳红梅花为这个冬日增添了不少年味。记者发现,无论是小区里,还是凤凰山上,一朵朵红梅花迎着凛冽寒风吐露芬芳,娇艳无比,绽放着自己最美的姿态静静迎接新春到来。不少市民专程上山去和这一株株灿若云霞的红梅拍照留影,在新年前记录美好瞬间。

“红梅花非常好看,天气越冷,开得越艳丽。而且有句俗语说‘红梅探春’,这个寓意也很好。”王女士是爱花之人,年关将至,她特意去花市买了一束红梅花放在家里,火红的颜色很符合新年喜气洋洋的感觉。

无论是购买食材的张先生,还是挑选年货的李女士,或是扫尘除旧的刘奶奶,在他们的心中,传统民俗已经根深蒂固。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也更加重视传统民俗,大寒,不寒。

□本报记者 张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