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8 作者:2019年01月18日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厂里带家的职工宿舍都是平房,只有单身职工宿舍是两层的筒子楼,四个人住一间,这在当时也算不错了。在那个年代,地区所属的厂矿,除了厂房、办公楼是楼房外,职工住房十分简陋,有砖房有土墙房,甚至还有竹席麦草搭起来的临时工棚,职工睡通铺也是寻常的事。拖家带口的职工大多住在十多平方米的平房里,烧火煮饭睡觉都在一个屋里,孩子大了,也只有拉一块布帘分隔一下。齐书记勇于领风气之先,在罐头厂建起了两幢六层楼高的职工宿舍,虽然每套房子只有四十多平米,但那是小一号的两室一厅带卫生间的住房,一下解决了九十八家人的住房问题,而且租金每月只有两三块钱,那在当时是天大的喜事。虽然住新房的人大多是干部和一些老工人,但大多数工人总觉得有点盼头。那次齐书记本来名正言顺分了一套,但他没有去住,而是让给了一位老工人,一时还传为佳话。后来不少厂矿的领导还带人到罐头厂来参观,学习取经,让齐书记出了不少风头。
齐书记这个人治厂有方,虽是铁腕人物,但他多少还是关心职工的福利,在他当政的年代,厂里生产蒸蒸日上,那是不争的事实。不过齐书记这个人太强势了,每逢厂里开大会,只要齐书记坐在台上,下面必定鸦雀无声,他讲话掷地有声,抑扬顿挫,斩钉截铁,雅俗交错,文采斐然。他讲话的时候,主席台上的其他领导没有人敢多嘴多舌,这也是历来官场的潜规则。他可以插副手的话,甚至打断副手的话,没有他的示意,副手不敢接着讲下去。厂里开党委会或厂长会,大家都会看他的脸色讲话,偶尔提个建议什么的,后面都要附一句,我们听齐书记的。罐头厂长久以来就是一言堂,齐书记这个人太有威严了,连厂长都是个摆设,更莫说其他副手了,没有一个党委成员敢在他面前说个不字。
多少年来,厂长换了好几个,有的是知难而退,有的是先称病而后调走,那怕是后来走的单位差,也毫无怨言,与他共事尤如与阎王共事。齐书记在罐头厂坐了二十多年,他就是屹立不倒。走了的一个原厂长私下说,惹不起我躲得起嘛,人啦,太红了,也就离黑不远了。有的人还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现在有地委书记罩着你,要是上面换了人呢?
一九八二年,上级调来一位新厂长,四十出头,是个大学生,叫梁贵明,个子在一米八以上,站在齐书记面前,高出半个头,这让齐书记很不爽,平时尽量避免和梁大个子站在一起。梁厂长也是个年少气盛的人,加上他有文化,又逢知识分子吃香的年代,他对齐书记就不是那么唯唯诺诺,有时叫齐书记,有时叫老齐,这让齐书记大大的不悦,心里说,毛头小子,不知天高地厚,对我不敬,我一定要收拾你。
八十年代初期,各种物质都比较紧张,罐头厂生产罐头需要大量的玻璃瓶,但县玻璃厂急需生产玻璃的辅料烧碱,当时烧碱是市场上的紧俏货,他们向罐头厂求援,知道罐头厂在外面什么东西都能搞得到。梁厂长听了县玻璃厂厂长的述苦和求援,热情地说,没问题,包在我身上。他没有请示齐书记,自己大笔一挥,签字让供销科拿两箱罐头,准备送给一家化工厂的领导。后来这事有人密告到齐书记那里,齐书记立即召开党委会,在会上严厉批评梁厂长不尊重党的领导,带头破坏财经纪律,勒令作深刻检查。那知梁厂长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气愤地站了起来,脸红脖子粗,理直气壮地说,尊敬的齐书记,难道我堂堂一个厂长,连这点权力都做不了主?姓齐的,别的人怕你,我梁大个不怕你,我不当这个厂长了。梁厂长说完,也不打招呼,大步流星地走出了会议室。当时齐书记气得脸青面黑,他当政二十多年,还没有一个人敢于跟他面对面叫板,还直呼姓齐的,这不反了天吗?他望着梁厂长的背影,站了起来,厉声说,我提议,给梁贵明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那知,生性耿直的梁厂长直接去了地委,要求辞去厂长职务。八十年代初,正是全国大张旗鼓重用知识分子的时候,地委袁书记知道这事轻慢不得,只好放下身段好言劝说梁贵明。他还当着梁厂长的面,给齐书记打了电话,用不容分辩的口气说,齐广兴同志,你要好好和小梁搞好团结,现在是什么时代?是重知识重文凭的时代,小梁是大学生,是四个现代化的接班人,再说,梁厂长批准拿两箱罐头,也是为了生产,是为公的,你在党委会上批评他是错误的,今后我再听到你们两个不和,我先拿你是问。
这件事过去之后,齐书记表面上和梁厂长和解了,但暗地里却派人去调查梁厂长在其他单位工作的情况,特别是文革中在大学的活动,是不是红卫兵造反派?是不是派性头头?有没有男女关系问题,他相信掘地三尺总会挖出一点能够上纲上线的东西。他坚信,他自信,在罐头厂这块地盘上,没有他收拾不了的人,也不允许出现一个胆敢跟自己分庭抗礼的人。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老天爷并没有给齐书记充足的时间,第二年,也就是一九八三年,红得发紫的齐书记不但没有收拾到梁贵明厂长,反而他原来红得发紫的仕途却终于走到了尽头。
四
齐书记长期受地委袁书记的偏爱,除了有罐头、猪肉、猪油孝敬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罐头厂有一个顶顶有名的右派分子,名叫王山洼,这个人可是相当有来头的。王山洼是个老红军,一九一七年生,河南人,十五岁参加红军,红四方面军入川之前就是鄂中教导大队的副政委,相当于副团职干部。由于历史的原因,除一部分骁勇善战的高级将领外,原红四方面军的一般干部在地方上往往得不到重用。王三洼参军前是个放牛娃,后来他的小名王三娃就稀里糊涂地成了大名王三洼。他解放后的级别是十三级,当时的地委袁书记才十五级。解放后王三洼任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的院长,这个级别比地委书记高、资历比地委书记老的王院长从来就不是一个逆来顺受的主,不时爱和袁书记顶牛唱反调,可以对地委书记的招呼不理不睬,袁书记十分讨厌这个没多少文化又桀骜不驯自以为是的老红军。
(八)龙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