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暧宝宝”竟成“烫手山芋”

本报提醒:正确使用自发热产品

版次:06    作者:2019年01月04日

使用方便、且能长时间保暖的“暖宝宝”,备受达城一些要风度又要温度的年轻人青睐。殊不知,“暖宝宝”也“暗藏杀机”,若使用不当,也会被它“烫”伤。

1月3日,孙女士和覃女士拨打本报民生热线2382258提醒年轻人,谨慎使用“暖宝宝”,以免误伤自己。

尽孝 给妈妈网购“暖宝宝”御寒

由于孙女士的母亲患有严重的关节炎,冬季寒冷气候易引发膝盖部位受凉疼痛。“我因此专门在网上给妈妈买了100张‘暖宝宝’,给她膝盖保暖。”孙女士介绍,“据网店介绍,‘暖宝宝’即撕即贴,保暖效果非常好,且价格便宜,我立即就下单了。”

哪知孙女士的母亲使用“暖宝宝”几天后,膝部出现红肿、脱皮现象。孙女士仔细阅读“暖宝宝”使用说明才知道,“暖宝宝”不能直接接触肌肤,更不能在肌肤上贴着“暖宝宝”睡觉。而孙女士的母亲接连几天都将“暖宝宝”直接贴在膝部上,所以“暖宝宝”造成她膝部最后出现了水泡,“好在妈妈及时用药治疗,肌肤才没有继续溃烂。”孙女士懊恼地说,她再也不敢让母亲使用“暖宝宝”了。

意外 “暖宝宝”造成低温烫伤

无独有偶,市民覃女士也来电称,她将“暖宝宝”直接贴在腹部不到1天,就发现腹部痒痛难忍。“我回家撕掉‘暖宝宝’后,腹部已经出现了亮晶晶的水泡,跟开水烫后冒出的水泡一样。”

“可能是我贴着它在空调房间停留的时间太长了。”覃女士猜测,加上活动量少,才导致皮肤出现了低温烫伤。事后,她到医院检查,被告知伤情系深二度低温烫伤,如果处理不当,会引发感染和肌肤溃烂。

提醒 正确使用自发热产品

记者上网查询发现,“暖宝宝”主要成分为铁粉、炭粉、蛭石等,使用时间可长达10小时,平均温度为50℃,最高温度为60℃。一旦发生烫伤,首先要解开衣物散热,同时注意别被冻伤,然后用凉水冲。不建议用酱油、牙膏等方法处理,应及时就医。

“暖宝宝”虽好,但使用不慎,也会招来皮肉之苦。为此,本报提醒广大市民,在使用自发热产品御寒时,应按照使用说明书使用,不要将“暖宝宝”直接贴在肌肤上,最好隔着衣服使用,一旦感觉不对劲,要及时撕掉。

□本报记者 罗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