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2 作者:2018年12月21日
今年35岁的曾娟梅,笑起来十分阳光。她是湖南株洲人,自小在城里长大。22岁那年,前往深圳打工的曾娟梅,认识了来自达川区黄都乡的唐业勇,两人相爱3年,便决定结婚携手一生。
相识之初,曾娟梅就知道唐业勇家里条件不好,唐业勇早年丧父,全家靠务农为生。他一人要养活家里80多岁的爷爷、常年生病的母亲和正在读初中的妹妹。很多人问过曾娟梅喜欢唐业勇哪点,而她的回答不假思索:“老实、善良。”
最反对这门婚事的,是曾娟梅的父母,他们舍不得唯一的女儿远嫁四川。曾娟梅和唐业勇结婚那天,只是简单的摆了十几桌“坝坝宴”,连翻修家里老房子的3万块钱都是从亲戚手中借的。曾娟梅的家里亲戚只来了父亲和几位叔叔,在老家的母亲因此被气病。曾娟梅的父亲临走时对曾娟梅说,“坐车来时,车子越往山里开,我心里越难过”,那是曾娟梅第一次看父亲流泪。
种地插秧
从城市姑娘到精通农务
曾娟梅和丈夫婚后第一年,原本就身体不好的婆婆离世了,家里只剩年迈的爷爷、读书的妹妹。家里需要钱,也需要有人照顾,夫妻二人一合计,决定唐业勇继续去大城市打工,曾娟梅就留在山里。
唐业勇在外面挣的钱,除了养活一家人,还要还债。为了替丈夫分忧,曾娟梅开始学习干农活,刚开始她连锄头都不会拿,但她虚心向周围的邻居请教。现在,她能种地、养鸡、养鸭。结婚10年,她从一个时令节气都搞不清楚的城市女孩,一步步学会种地插秧。
十年如一日
她感到很幸福
这十年里,曾娟梅的日子几乎是一成不变。每天早上6点起床,给爷爷唐教安和儿子做早饭。把电视给唐教安打开后,送儿子上学,然后回来做农活、洗衣、做饭……农忙时,儿子会帮着曾娟梅一起到地里掰玉米、割谷子,唐教安也会在田边站着陪他们。下坡上坎的时候,儿子会同曾娟梅抢着扶唐教安。
除了帮唐教安洗澡外,曾娟梅几乎要照顾他的每件事。唐教安喜欢吃鸡蛋,曾娟梅做饭时会特别为他煎一个;唐教安牙齿已经掉光了,曾娟梅专门给他煮稀饭。2016年底,唐教安做了白内障手术。术后恢复期,曾娟梅将他照顾得无微不至。连邻居都说,这两年,唐教安的身体越来越好。
曾娟梅将婚姻、人生都看得很简单,也许是这样,她更容易感到幸福。黄都乡当地的人对曾娟梅都赞不绝口,夸她脾气好,对人好,嫁过来10来年从来没见过她和爷爷吵架。她说,孝顺长辈理所当然,面对邻里的称赞,她觉得谬赞了自己,她只是在做一件应该做的事。
□本报记者 赵曼琦 钟泽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