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8 作者:2018年11月02日
闻名遐迩的瑞金,被称为“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和“红色之都”。这里土地真的呈红色,汨汨的贡水,其水色也泛着几分淡淡的红色。河水在瑞金境内蜿蜒曲折,浅吟低唱,九曲十八弯,一直向北而去,投入赣江的怀抱。盛夏的瑞金,放眼望去,沃野千里,稻花飘香,一片生机盎然。清早起来,城外轻雾弥漫,云蒸霞蔚,氤氲飘飘,叫人神清气爽。黄昏时分,在田野四处,一抹金色,遍地灿灿。一幢幢新盖的农家小楼,风格别致,极具画面感。这里的主人,以客家人居多,与川人无异,如果不是口音不同,仿佛还以为是来到了华西坝子呢。
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与传说,惊心动魄、可歌可泣、数不胜数。才短短两天,已经仿佛与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脚步同行,仿佛与李克农、钱壮飞、项与年一起在党的隐蔽战线中战斗,仿佛正目睹李德的“瞎指挥”……一种“峥嵘岁月稠”的感觉。瑞金的朋友知道我们来自四川,一一数出当年在这里战斗的“川人”名字:朱德、邓小平、刘伯承、陈毅、刘伯坚、李一氓等等。在得知我们的家乡是达州,他们也一一列出陈伯钧、张爱萍、徐彦刚、唐在刚等等,称他们为“达州之星”。
然而,还有一位名字叫彭龙伯的,也是“达州之星”,就鲜为人知。
彭龙伯,1904年出生在原来达县的映山乡(今达川区双庙乡)一个书香门弟家庭。幼年受私塾教育,十二岁时考入达县中学,一年后转入绥属联合中学堂。在达县中学读书时,常与同学一起吟诗作词,点评时局。1922年进入上海南洋医科大学学习,其间,接受革命思想,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并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春,受党派遣到武汉与郭沫若联系,介绍一批川东的青年学生报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东渡日本留学。1928年秋,奉命回国。以医生职业为掩护,在上海开“丰根诊所”,先后秘密地为一大批红军将领和革命家治伤,并筹资为红军购买药品。不久,被派赴苏联莫斯科医学院深造。1931年回国到中央苏区工作。先后在闽粤赣军区红军总医院任医生、医务主任,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内外科专家。在医伤治病的同时,负责领导干部的保健工作,有“御医”之称。1931年底,调到江西瑞金红军军医学校(后改名中央卫生学校)任教员。并担负战地医疗任务,参加了江西赣州、福建龙岩、广东南雄水口的战斗。1932年9月,任中央卫生学校校长,为红军培养了数百名医护人员。1933年5月,任红一方面军卫生部部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二和第五次反“围剿”的战场救护工作。1933年12月,调任中央军委总卫生部任保健局长。1934年秋,随中央机关红星纵队参加长征。
彭龙伯医术精湛,老成持重,谈吐文雅,有学者风范。尤其擅长外科和骨科。1930年,在上海丰根诊所秘密地为已参加红军的达州同乡张爱萍治疗左臂断伤,经过他的精心治疗,张爱萍很快痊愈。他还为王稼祥、彭德怀、聂荣臻、陈毅等红军高级将领治过病。
1935年6月,他回总卫生部任保健局长。长征到达四川省宝兴县灵关镇时,为赶往镇外开会,途中遇敌机轰炸,不幸牺牲。
彭龙伯的故事一直在赣南、瑞金广为流传。前几年,赣南的几位大学老师,出自于对彭龙伯的深深怀念,还专门来到达州,寻访他的成长足迹和少年时代的故事。然而,岁月已经过去将近百年,早已经物是人非。故乡已经没有了彭龙伯的亲人与故旧,知道彭龙伯的也是稀罕之人。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一位老的党史人,他倒是知道一些情况,才让远道而来的江西朋友没有空手而归。
但是,红都瑞金人民没有忘记彭龙伯这个响当当的“达州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