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9 作者:2018年10月26日
□周同茼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题记
一个时代的文化与科技的进步,离不开国家的开放与包容。承载着深厚历史意义的“一带一路”建设,不仅镌刻着历史的记忆,更与时代的发展相呼应。
由中央电视台摄制的大型纪录片《一带一路》,以全面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一带一路”建设为宗旨。整部纪录片气势恢宏,视野开阔,既具有史诗般的风范与气象,又具有叙事抒情的细腻与凝练。以小故事阐释大战略,用事实和事例印证“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中国与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唱。
这部纪录片用画面配合解说,以更具生动和形象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一带一路”中云南瑞丽的边防小学、来华留学生,到援助抗击埃博拉疫情的行动、建设阿斯塔纳的生态工程的故事。让观众更有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和享受,真切感受到中国正以各种现实的努力和成果打造着“智力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与“和平丝绸之路”。
纪录片一开头,便用远景与推镜头介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地理区域与标志性建筑来突出重点,改变观众视点,极有带入感与画面感。这部纪录片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那些缅甸的小朋友穿过中缅边界,来到云南瑞丽的边防小学上学。“人相近,情相通”,一公里多的距离,建立起了中缅小朋友之间单纯、稚嫩、不掺任何杂质的美好友谊。我想,这是“一带一路”在人文交流这一方面中最打动人心的体现。而这部纪录片最让我感动的一个画面,是在中国援助抗击埃博拉疫情时的行动。“我们要真正做到互联互通以后的人心相通”,“我们不能受歧视干扰”。持续蔓延的埃博拉疫情如巨大的阴霾笼罩西非,死亡的气息四处弥漫。但中方医护人员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冒着极有可能被埃博拉病毒传染的风险,实施援助与救治。危难时刻显真情,习近平主席第一时间在国际上率先作出呼应,中国采取了历史重大的举措,实施了从来没有过的紧急驰援。正是这一行动,体现出了我们中国作为国际上大国的责任与担当。这一幕幕真实的画面,无一不体现出中国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关怀与帮助。
这部纪录片的另一个成功之处便在于它的配乐。这部纪录片中,每讲述一个故事或者每介绍一个“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就会换一个与其主题想契合的背景音乐。正是这适时融入的音乐,更加细腻生动地揭示这部纪录片的深刻内涵,并为纪录片本身增加光彩。如这部纪录片的开头,极富有节奏感且庄严的大提琴配乐配合着快速切换不同国家的镜头,吸引住了观众的目光。如在讲述中缅小朋友在边防学校的生活时,伴随着轻快且欢畅的钢琴声,更能体现出中缅小朋友生活的美好与单纯。
历史的分量,只有历经岁月的沉淀,才会更显厚重。时代的脚步,只有饱经艰难的洗礼,才会愈发坚实。犹如挺立荒漠,千年不朽的胡杨,行走在戈壁大漠上的驼队,高张于茫茫碧海上的云帆,书写下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丝路文明。
而中国,在全球的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拿出了一系列中国的倡议和中国的方案,履行了大国责任,也展现了大国的担当。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中,在“一带一路”的持续发展中,留下中国的印记,体现出了中国的包容与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