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泉与古巴人的兴衰存亡

版次:06    作者:2018年10月26日

◀青铜鼎

◀青铜罍

▲出土于罗家坝M17号墓葬的青铜古剑

▲青铜簋

▲青铜钺

罗家坝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4000多年前,在如今的鄂、渝、川、湘、黔、陕等地,曾经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族群——巴人族群。他们能歌善舞、骁勇善战,在长江上游创造了足以与中原文化相媲美的灿烂文明。然而,就在2000多年前,巴人却消失在四川的崇山峻岭中。这个鲜为人知的神秘族群到底遭遇了什么?

一切,都要从罗家坝遗址说起……位于宣汉县普光镇进化村的罗家坝遗址,地处秦、楚、巴、蜀文化交界处,距今有5300年的历史,整体涵盖了新石器晚期至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直至两汉时期,2000至3000年的巴文化堆积。

经过四次深入的考古发掘工作后,隐藏在罗家坝遗址中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逐渐浮出水面……

自古尚武·骁勇善战

巴人是中国古代少数用战争书写历史的民族之一,可以说,一部巴人史就是一部战争史。

在第二次发掘的31座排列整齐的东周墓葬里,大部分墓葬的主人均随葬兵器,腰间挂着短剑,手上持有铜矛或铜戈,一副随时准备战斗的状态。在出土的随葬品之中,有一柄青铜古剑,历经数千年的时光仍旧寒光四射,足见巴人冶炼技术之高超。

拥有如此精兵利器,再配上巴人独特的“前歌后舞”来激励军队士气,巴人军队的勇锐自然势不可挡。据史书记载,在殷商后期,周武王伐纣的战争中,巴人贡献了重要的军事力量。(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

与楚相邻·冲突频繁

春秋时期,巴人主要活动区域在汉水流域,与楚国相邻,巴楚交流十分密切,双方时敌时友。

罗家坝遗址M33号墓,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巴人墓葬,出土了当时代表权力象征的青铜鼎、工艺繁复的青铜簠、纹样繁缛的青铜罍,展示出墓主人崇高的身份和地位。据专家考证,这些陪葬品带有明显的楚国风格,墓主人会选择楚式的青铜礼器随葬,可见当年巴楚两国关系非同一般。

但是,进入战国中期,巴楚这两个曾经一衣带水的盟友却转而兵戎相向(《华阳国志·巴志》中有“巴楚数相攻伐”的记载)。在这个相互兼并的大争之世里,巴国最终战败,被迫开始了不断向西迁徙的道路。

征战不息·皆因盐泉

昔日的巴歌楚韵、贸易往来,为何会演变成频繁的军事冲突?除了大争之世,强国吞吐天下,弱国苟且偷生的时代大背景以外,或许还与巴人富国的重要物资——盐有关。

在历史上的任何时代,有盐则国富。特别是在先秦时期,盐不仅仅是一味调料,更是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重要物资。考古人员推断,当巴人最早发现并开发了峡江地区的盐泉后,盐就成了巴人富国的重要物资。一时之间,列国的财富如同滚滚江水流入巴国。但在繁荣的背后,随之而来的还有嫉妒和贪婪以及残酷的战争。

在M33号墓为代表的这批东周墓葬中,许多墓主人的尸骨都有被兵器所伤的痕迹,有些箭镞甚至都已嵌入骨内,有的尸骨肢体不全,还有的是骨骼位置异常。考古人员推测,或许罗家坝的这群巴人,就是当年战败后一路迁徙于此,并在此安家,创造出了灿烂的巴文化。

□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