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之心”与“品质生活” 间的纠结

版次:05    作者:2018年10月26日

“我不想离婚,但我们的婚姻又没有一点温度。”近日,市民严女士致电本报心理咨询热线2382258称,结婚10多年了,他们夫妇仍处于长期两地分居状态,她感觉不到婚姻的温度,但为了孩子,她不想离婚。既爱孩子又爱自己的严女士,不知道该怎样平衡自己的心理,提升家庭幸福指数。

难以平衡的家庭关系

严女士告诉记者,她和丈夫是自由恋爱结婚,按理说是有感情基础的。但丈夫调到另一个城市工作后,起初还隔三差五回家,可时间一长,丈夫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电话也少了。“刚开始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打电话和他沟通,或者找机会跟他当面交流,却没有什么改变。现在我也懒得关心他在干什么了,也不问他什么时候回家,就连孩子也不关心爸爸什么时候回家了。”

严女士说,前段时间她正打算向丈夫提出离婚的时候,儿子告诉她同学的父母离婚后,同学和爸爸生活在一起,同学只有每年过生日的时候才能和妈妈见面。儿子觉得同学少了母亲的关爱和呵护很可怜,还问严女士会不会和爸爸离婚?儿子的提问,让严女士很难受,因为她不管是经济,还是生活和情感,都算是比较独立的,且对生活品质要求比较高,不愿意在情感方面委身于人,特别是和丈夫现在的情感状态,她不愿苟同。可她很爱儿子,想给他一个完整的家,但又想对自己好点,这种心理折磨了她很久。

取舍都在一念之间

达州市心理咨询协会魏娟女士称,非常理解严女士的“慈母之心”与“品质生活”之间的纠结与挣扎。中国式婚姻的现状的确堪忧,无论是形式、距离间的关系都值得每个家庭去思索与权衡。取舍都在一念之间,只希望严女士取舍前与丈夫、儿子真诚地交流和沟通,力求达成共识;取舍后,力求把对孩子的影响(不分开同样对孩子有影响)、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及对其他家人的生活状态伤害降到最低:比如不分开,就要调整好自己心态与夫妻模式,别让孩子认为父亲是可有可无的角色(这是他将来的榜样);别让丈夫认为你离开了他会过得更好;别让自己变成一个怨妇;别让家人看到一个“不健全的家”。健全的家与距离和空间关系不大,与你们如何去诠释这些距离和空间有关。□本报记者 杨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