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7 作者:2018年08月24日
在通川区蒲家镇古石村一组,一条20厘米厚、3米宽,新建成的1.3公里的组道,串联起48户288名村民。一直通到家门口的道路,让他们乐开了怀。村民们说,新的组道硬化后,出行方便多了,这都得感谢“廉勤委”监督得好。
“这条路硬化了,走路、骑摩托车、拉饲料便利得多。”古石村养殖户李银锋养了45头牛,种了120多亩“青脆李”,提起“廉勤委”的监督,他就竖起大拇指不住口的夸。李银锋口中的“廉勤委”就是通川区在村(社区)探究树立的片区廉勤监督委员会(简称廉勤委),是加强底层监督的一种新方法,从大众身边的热门事、典型事抓起。
近年来,通川区探索建立片区廉勤监督委员会制度,实行一村一名廉勤监督员,3-5个紧邻的村(社区)共同组建1个片区廉勤监督委员会,在片区优秀廉勤监督员中选拔产生1名片区廉勤委主任。同时,将优秀的片区廉勤委主任上派挂职为乡镇办委纪(工)委委员,将廉勤监督员待遇补助标准提高到与同村(社区)专职委员持平。
据通川区纪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廉勤委主要职责就是对党务、村(居)务、财务“三公开”和村级财务收支、“三资”管理公开公示情况进行监督和督促;对村级项目建设全程参与监督;对救灾救济资金和惠农补助资金发放对象、标准、过程进行重点监督;就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及时与村“两委”进行沟通,对存在的问题督促及时整改,起到了“探照灯”的作用。
“邀标、竞争性谈判、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片区廉勤委全程参与。”古石村一组硬化道路项目承建人王永进说。贫困户谭明兵的新家就在新公路旁边,他亲眼见证了第三片区廉勤委主任龚汝弟带领队伍施工的全过程:随身携带米尺、合同复印件,严格按照合同对建筑材料进行把关,有疑问立马和工程承包商“理论”。
通川区蒲家镇纪委书记李林澍介绍说,廉勤委监督一改以前开会、查阅资料、检查等“老监督”方式,到项目建设现场监督,监督贯穿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确保群众切身利益不受损害。
“有了廉勤委,社区工程项目更透明了,我们全程参与质量、安全、进度监督,也更放心!”通川区北外镇高家坝社区居民黄定洪高兴地说。高家坝社区廉勤委创新推出“百姓说事”平台,将社区重大项目的招投标和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通“晒”出来,交给居民议、大家说。
4年来,通川区23个乡镇273个村(社区)共选出廉勤监督员254名,选拔产生片区廉勤委主任58名。截至目前,围绕脱贫攻坚、环境保护、“三资”管理等重点工作,廉勤委开展监督检查4000余次,督促问题整改2500余个,发现问题线索52条,参与信访办理233件,案件调查57件,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文志碧 本报记者 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