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壶济世岐黄术 医者仁心暖杏林

——记大竹县中医院康复科医生练友玲

版次:12    作者:2018年08月20日

今年51岁的练友玲是大竹县中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她是大竹县中医界的名人;是全院上下点首称赞的榜样;是全科室人人尊敬的“大哥”;是患者心目中的女神。练医生连续多次荣获十佳医生、优秀服务明星及千名领军人物等荣誉称号,她还主演了微电影《暖春》宣传推广中医文化。

瘫痪未击倒她 更加精研岐黄术

1967年,练友玲出生于大竹县的一个医学世家,从小对医学知识耳濡目染,对医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对博大精深的中医充满了新奇和向往。在选择学校时,她选择了达县中医校,她在学校里成绩优异,不仅努力学好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课后她常省吃俭用买很多关于中医的书籍来看。1989年7月,练友玲从达县中医校毕业到大竹县中医院工作,她对未来充满着希望,想在医院里将所学的中医专业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获得更多的中医知识和经验,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

但1990年4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结核性脑膜炎,导致练友玲双下肢瘫痪,医生告诉她有可能永远无法站立,这个噩耗让她一时间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中。作为中医生的她在短暂的消沉后,积极地面对自己的病情,利用自身的中医知识结合西医来治疗瘫痪,咬牙坚持了长时间的中医康复治疗,她终于重新站立,获得新生。从那以后,她更加体会了中医的博大精深,想通过刻苦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和精研岐黄之术帮助瘫痪的病人恢复健康。她自掏腰包参加康复医学科的各类培训及学术会议,紧跟康复医学领域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技术,并及时运用于临床实践中,造福患者。她深信“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先后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华西医院、四川省骨科医院学习中医,并于1997年6月取得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文凭。

悬壶济世暖杏林 亲试针刀疗效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就如同医院的一个科室一样,科室里每个医生要与科室里其他医生交流,大家才能共同进步。”练友玲告诉笔者。练友玲为了提高整个康复科医疗服务水平,不惜自掏腰包四处拜师学艺,总费用达十几万元。练友玲学习后,在技术上对科室其他医生倾囊相授,为了让全科医务人员更快了解和掌握针刀技术要领,她总是主动试刀,十余年来,康复科医生在她身上扎的针刀不少于500次。她带领的学徒们,虽然经常会被她“骂”得很“惨”,但成长得却很快,并在教学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师徒情谊,同时也为传承、发展好传统医学储备了英才。

她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团结带领科室人员在传承、深耕、创新发展中医工作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摘取了累累硕果。业务项目由当时主打的银针、推拿及火罐三大传统技术,拓展到现在的微创介入术、现代神经康复技术、冲击波及生物电等跨界先进技术。练友玲率先开展的射频结合臭氧椎间盘消融术在川东地区首屈一指,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在省内属于佼佼者,小针刀肌肉松解术更是达到了“针出症消”的境界,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疾苦,被患者亲切的誉为“练一刀”。住院病人由原来月平均20余人次增长到现在的150余人次,并于2012年将康复科成功创建为四川省重点专科。

橘井泉香见仁心 彰显大爱情怀

练友玲常说:医为仁术,必怀大爱之心。在平日工作中,她待病人一视同仁,关怀备至,遇到疑难杂症,经常废寝忘食查找资料,想尽一切办法为病人解除疾苦。为了方便患者求医问药,她以院为家,白加黑、5+2,早来晚归更是家常便饭。但谈及爱人和孩子,她一脸愧疚,为了工作,她错过了女人生育的黄金年龄,38岁时才有一个患有脑瘫的女儿。在她的精心照顾和治疗下,女儿虽然已经能够和同龄人一样正常上学、生活,但平时的生活起居全部落在了爱人肩上,甚至连传统佳节一家人也难以在一起相聚。在家里她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妻子,但是在工作上,经她治疗过的患者、被她拒绝馈赠红包的患者家属以及她慷慨解囊救助的患者都感谢和尊敬她。

练友玲深知医疗工作日新月异,学习之路永无止境。为了减轻患者的疾苦,让他们就近享受名医、专家的仁心仁术,她主动邀请康复界的名医——新桥医院疼痛科主任吴悦维、华西医院康复医学院何成奇院长、北京309医院张理胜博士及郑州医科大学伍丽娟教授等专家来康复科临床带教。一位治疗了两周效果不明显的面瘫患者,经专家之手,效果立竿见影,让当时在场的医护及患者震惊,也让患者以及家属更加信任中医、接受中医。

不忘初心 继续前行

练友玲从医近30年,不仅有一双妙手,更有一颗仁爱之心,以仁心仁术,换来病人新生。医院曾有一名43岁的脑卒中患者,儿子仅10岁,正在读书。该患者打工所挣的全部家当在抢救时用完,面对急需进行的康复治疗,患者因无钱可医,并且认为此病无药可救,打算放弃治疗。练友玲知道后,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鼓励他们重树生活信心,并免费为他治疗。两个月后,患者症状好转。出院时,患者的妻子“扑通”一声跪在练友玲的面前,热泪盈眶地说:“练医生,您真是我们全家人的恩人啊!”练友玲仅仅回应家属说这是一个医生职责所在,是应该做的事。

2018年年初,医院邀请河南省康复医学专家伍教授临床教学,对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导管球囊扩张术时,因顾虑医疗风险,患者们纷纷推辞,这时,练友玲挺身而出,以身示范,让在场医生、患者折服于她为梦想为热爱的事业献身的精神。其实,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感谢信、锦旗数不胜数,练友玲将其一一归类,仔细保存下来,她告诉笔者,这样做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黄先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