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12 作者:2018年08月10日
余氏族谱前言
铁木真像(资料图片)
“大漠烟迷,凭谁问、英雄何觅?风云涌、天骄腾起,草原合璧。戎马一生多壮举,驰骋万里追穷敌。毕其功、肇帝国辉煌,羞红日。”茫茫草原,晴空万里,飞鹰展翅,骏马奔腾,一个健壮的身影在马背上越发清晰,他率领着威武骑兵疾驰而来,一路所向披靡,他奋臂大呼:无可匹敌!
翻开宣汉县柏树镇余氏一族的族谱,铁木真、拖雷、忽必烈、真金……那些耳熟能详的历史伟人的名字出现在族谱中,让人不禁心生疑虑:宣汉县柏树镇余氏一族难道是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后裔?他们来自何方?为何会迁居于此?他们为什么会姓余?这些疑问,犹如穿梭到了千百年前那个战乱纷争的年代,记者在达川区档案馆小心翼翼地去揭开余氏一族保守了千百年的秘密。
柏树镇余氏一族究竟来自何方?
据《四川省宣汉县柏树镇余氏族谱》记载,在湖北省麻城市文史委研究和鄂尔多斯研究中所述,公元1645年前后,正是为清朝满族统治期间,虽然蒙古族和满族已有通婚,属亲戚关系,统称为“皇清”,但是满族统治者为了瓦解蒙古族势力,强行采取三抽一、五抽二、七抽三、九抽四,将蒙古族人分散到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等地,将汉族强迁到蒙古河套的广大地区,从而巩固清政权的统治。
当时为铁木真21代孙、忽必烈19代孙的余氏三兄弟余金成、余金山、余金碧正是清朝统治者强迁队伍中的一支,他们于1645年前后迁居到四川达县余家坝八家湾,并在此地开始了定居生活。
余氏三兄弟的父亲布龙王爷属于铁木真20代孙,忽必烈18代孙,由于布龙不是长子,被册封为王爷。其兄长布延为长子,继承汗位。所以其子余金城的碑文中称为君大人,君在当时的意思即为太子的堂弟,可见余氏三兄弟在当时显赫的身份地位。
“铁余”是一家吗?
很多人可能听说过“铁姓者,皆为蒙古族之后裔也,乃铁木真之后”,更有“铁、余本一家”之说。那么铁木真姓铁吗?铁姓与余姓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铁木真,尊号“成吉思汗”,是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一生骁勇善战,在他带领下的蒙古族铁骑征服地域西达黑海海滨,东括几乎整个东亚,并且建立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
铁木真原名为孛儿只斤·铁木真,孛儿只斤为氏族名,铁木真为人名,采取的是“氏族名+人名”的取名方式,所以铁木真不姓铁。那铁姓一族是不是铁木真的后裔呢?宣汉县柏树镇余氏一族跟铁姓有什么关系?
改“余”姓关键人物铁木健
相传元朝世祖铁木尔之孙太子真金第二子显宗铁木健,是铁改余姓的关键性人物。他当时驻守现今的河南、湖北及安徽、江苏两省北部一带,为了继承先辈的统一大业,凡事皆以善、以和为主。为让蒙古族和汉族在习俗上相近,他尊重汉俗姓氏原则,让族人以铁为姓,铁姓族人的根便源于此。
据《余氏大族谱》(清代余明逵编制)载,铁木尔政宽仁明,忠信爱民。铁木健前妻洪氏生四子,取名秀一秀二秀三秀四。后娶张氏生五子一女,取名根五根六根七根八根九,女名寿英,招婿姓金改名为根十。儿子女婿,均知书达理,武勇过人,均经科举中进士,四个官至太守,五个官至尚书,一个官至侍郎。
红巾军起义,元灭明立。因战乱风起云涌,兼之奸臣诽谤,皇帝有诛铁木健九族之意,铁木健九子一婿后裔,世代皇亲,居官显赫,不意失势。闻风从徽州下邳(江苏省睢宁县)统家逃到四川,改铁为金。金乃铁字之偏旁,留有不忘亲祖之意。然而,又恐怕字形相似而受到追踪迫害,又将“金”字去下划,省笔而为“余”。
宣汉县柏树镇的余氏一族入川要晚铁木健时期200多年,宣汉县柏树镇的余氏一族入川后,因与“九子一女”扯上关系,又因都是蒙古族,所以改为余姓。1911年辛亥革命由于“驱除鞑虏”少数民族受到较大的压力,因此余氏一族改为汉族。
余氏一族已有33代人
“我族入川第六代开始字辈是:元朝正安邦,忠厚有达昌;文明登金榜,义勇冠长江。”在宣汉县柏树镇的余氏一族族谱中,清晰记载着余氏一族入川后的字辈,从字辈当中能看到先辈对世代后人的期望和勉励。
从2004年开始,余氏一族后人开始群访寻迹,核对祖墓碑文,2010年赴湖北省麻城市,重庆市仁寿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等地寻根溯源,经过多番努力,终于收集到了较为全面的资料。
宣汉县柏树镇余氏一族,广泛分布在宣汉县柏树镇八角湾,达川亭子镇、江阳乡高家坝、李家洞以及全国各地,目前已有33代人。□本报记者 罗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