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4 作者:2018年08月10日
●远离可能遭雷击的物体和场所
●避免自己及随身物品成为雷击对象
每年7——9月份,不少人会上山捡菌,在捡菌过程中如果遭遇雷雨天气,怎么才能避开雷电危险?8月8日,记者就此采访了达州市防雷中心的技术人员。
上山捡菌
小孩遇雷击四死三伤
据网上消息,8月1日,云南丘北县扭倮村发生了这样一幕悲剧:当天下午,7名小孩上山捡菌遇雷击,4名小孩不幸死亡,3名小孩受伤。记者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就在今年6月,广东一个年仅7岁的小男孩放学骑车回家。由于下暴雨,小孩途中不幸被雷电击中胸口和大腿。近几年内,广东、广西、浙江等省都先后发生过雷击事件,有在收割水稻时遭遇雷击的,有在野外钓鱼时不幸被雷击中的,还有骑电瓶车时被雷击倒的,甚至有在家中被雷击的。
市民受访
捡菌途中遇雷雨经历
夏季,山上的野生菌成了市民餐桌上的难得美味。记者就此在达城街头随机采访了10多位市民,接受采访的市民都有夏季上山捡菌的习惯,个别市民有遭遇过雷雨天气的经历,但大家对如何防范雷击却不了解。
家住通川区小红旗桥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她老家在通川区双龙镇,每年7——9月份,她会邀约姐妹们回老家上山捡菌,曾多次遭遇过雷雨天气,有时被淋个落汤鸡,所幸这么多年来“没发生大事”。
家住通川区罗江镇的谭女士告诉记者,山上的野菌是她和家人的最爱,每年都会去山上捡各种野菌,收获也颇丰。前几天,她从网上看到云南7名小孩被雷击的消息,很痛心。她悲伤之余有过反思,若自己在山上捡菌遇到电闪雷鸣天气,作为成年人的她,却没有好的经验和办法避雷。这真的需要防雷专家给市民“科普”一下,做到防微杜渐,让悲剧不再发生。
雷雨天气别惊慌
掌握两条原则
对于防范雷击事故,市气象局防雷中心李雪林副主任提醒市民:“在野外时一旦遭遇雷雨天气,千万不必惊慌,更不宜站在大树下,不要接触金属导体!”李雪林介绍,野外防雷应掌握两条基本原则:远离可能遭雷击的物体和场所;避免让自己及随身携带的物品成为雷击对象。其次,要学习防雷知识,及时收听(收看)各级气象部门发布的雷电预报预警信息,不可听信谣传。
雷电“喜爱”在尖端放电。雷雨交加时,如人在旷野行走或扛着带铁的金属农具、骑摩托车、正巧举起金属物品、在电线杆和大树下躲雨的情况下,遭遇雷击的可能性会增大。正确避雷方法是:尽量避免使用手机;不宜站在大树下躲雨,不要使用有金属尖端的雨伞,不要把金属物体扛在肩上;在空旷的操场或山顶,尽量避免有积水的地方,不要慌张小跑形成跨步电压,正确避雷方法是就地蹲下,待雷暴和闪电过后,起身离开。
在室内,尽量不要接触金属管道、过道金属扶手或栏杆。很多市民认为,打雷时只要进屋就安全了,其实不然。李副主任说,夏季是雷电多发期,室内人员也要注意安全。遇雷雨时尽量关闭窗户,以防止球形雷串入室,高层建筑更应防止侧击雷侵入。除了与带电物体保持距离外,建议尽量不要使用电视、电脑、固定电话或接触电源插座、金属水管。一些市民把晾衣服的铁丝拉接到窗户及门上,或连到楼顶“避雷带”上,这对室内人员来说也是非常危险的。定期检查三相电源插座接地是否完好无损,以确保其使用安全。 □本报记者 罗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