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6 作者:2018年08月03日
大宝认为爸妈偏心
吴先生告诉记者,二宝出生时,女儿才3岁多,就没有征求她的意见,只是试着问过她“要不要爸爸妈妈再给你生个弟弟妹妹”这样的问题。当弟弟出生后,也没有看出女儿有多大的情绪变化,因为那时候她已经上幼儿园了,每天早上去上学,下午5点多钟才回来。回来时,弟弟不是在睡觉,就是在喝奶,用女儿的话说:“一点儿都不好玩!”
“暑假里的一天,二宝在房间里睡觉,女儿在客厅玩玩具,弄得声响比较大,我们叫她小声点,不要吵醒在睡觉的弟弟,然后就忙着做午饭去了。”吴先生说,“不一会儿就听到二宝在哭,我急忙跑过去,看见女儿在打弟弟的脸,弟弟的脸涨得通红,哭得都回不过气了。女儿看见我后,赶紧溜出房间继续玩她的玩具。”吴先生对记者说:“我当时并没有斥责她,只是暗地里开始注意这个问题。”
吴先生介绍,平时女儿上兴趣班,只要能抽出时间,夫妻两人都会亲自陪同。反而是二宝更多的是交给婆婆爷爷照看。现在女儿上一年级了,儿子也4岁了,每次女儿放学回家,儿子都会主动找姐姐玩,但女儿则大多表现出“不愿意、不喜欢,或者不高兴”,反而是儿子表现出特别喜欢姐姐。
吴先生夫妇私下同女儿聊过多次,女儿却总是说他们“偏心”,说自己不喜欢弟弟。“我们就不明白了,对女儿付出的陪伴时间要比儿子多,怎么就在女儿心里留下父母‘偏心’的印象呢?”吴先生十分不解。
二孩时代的普遍问题
达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魏娟女士称,吴先生夫妇出现的困扰是二孩时代非常普遍的问题,只不过绝大部分家长没有精力去关注孩子的细微心理变化和行为,没有过多重视孩子的言行举止,忽略了教育的最佳时间。
吴先生夫妇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但为什么还会被孩子指责“偏心”呢?魏娟说:“请所有的二孩父母想想,我们是不是在二孩到来的时候,把过去投入到大宝身上的全部精力变成了很大一部分来应付二宝?”魏娟指出,吴先生夫妇第二个孩子的到来,对姐姐大宝来说是没有心理准备的,如果这个时候刚好是姐姐上幼儿园,孩子处于“分离障碍”时期,又是儿童第一个逆反期3~7岁。从小孩的认知来看,她会把“分离障碍”归结为是父母的第二个孩子造成的。
大多父母都有叫大宝让着点、带着点二宝的心理。父母们常常会对大宝说“你是哥哥(姐姐)哟,要给弟弟(妹妹)做个好榜样”之类的话,无意间会把两个孩子进行对比,“看弟弟比你小都可以……”就是大家常说的“百姓爱幺儿”的行为举止。
其实,只要我们有二孩这些问题就存在。让孩子们从小在家里就要有竞争意识,开启人际关系模式。父母的正确打开方式是:尽可能让他们在没有安全风险的情况下,自己去解决问题。无论大小、性别,没有大让小、“孔融让梨”等等说教。只要夫妻教育默契配合、长辈帮助完成父母教育方式(请注意是帮助完成,而不是越俎代庖、全权代理),孩子们在与小、与大、与父母、与长辈们的关系模式中会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生存的生活方式。家长不必过多担心,家是一个小社会,适应了小社会将来才能更好地去适应大社会。□本报记者 杨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