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雨,现供职于宣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年过知非,喜欢读书,喜欢码字。作品散见于网络、纸媒。
门 槛
旧时村居,门口均有一栏,或木或石。特别是大门口(今称入户门),有些人户的门栏足有尺多高。农人称此栏为门kǎng。刚会走路,有时父母去公社完小开会,将我寄在一农家。中午时分,农家主妇在灶坑边煮饭,也不管我,虽然堂屋的门大开着,但门kǎng高过一尺,我爬不出去,只好趴在门kǎng上,羡羡地看院坝里小孩群奔,一伙过去,一伙过来的热闹。所以,对阻拦我与小孩同乐的门kǎng印象很深。但kǎng为何字,不知。
稍长,觉得门kǎng,是门kǎn的音变,应写作门坎。坎,就是坡坎、梯坎里那个坎字的意思。
少时读《红楼梦》,读到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见到“槛”字,不认识,查字典,两个读音:一为jiàn,一为kǎn。才知道:小时候阻拦于我的门kǎn之kǎn,就是铁槛寺之槛。关于“铁槛寺”之“槛”应读kǎn。闻兴亮在《由“铁槛寺”的读音说起》中说:“‘铁槛寺’与‘馒头庵’脱胎于宋朝诗人范成大的两句诗——‘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意思是纵然有千年不坏的铁门槛也挡不住死亡的来临。”《汉典》注“门槛”说:“门框下端的横木条、石条或金属条。”这,就是我小时候见到的村居门槛,只不过,农人贫乏,均用木条或石条,哪用得起金属条。
现今装修房屋,不时兴设高于地面的门槛。门里门外,均在同一水平,但偏偏要在门边置一颜色异于磁砖、木地板的石条,称门槛石。这门槛,有门槛之名,或有门槛之形,却无门槛之实。
百度百科注“槛kǎn”:“门槛。门下的横木。亦作‘门坎’;亦称‘门限’。”可见,自己“稍长”时,认为门kǎng应读门kǎn,写作门坎,也错不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