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晚报6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日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5月26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天与葫芦丝为伴
六旬老人张振明乐在其中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其音色轻柔细腻、圆润质朴、亲切婉转、温馨醉人,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在达城就有一位64岁的老人,对葫芦丝如痴如迷,天天随身携带,人民公园、原滨河游园、凤凰山到处都能听到他吹葫芦丝的乐声。

    从小爱好乐器

    老人名叫张振明,家住达城张家湾,1.77米的个子,身体健壮,年轻时算得上帅小伙,脸上那对小酒窝特别引人注目,他豁达开朗,对人和蔼可亲。“我是达川区堡子镇人,从小就爱好玩乐器。”社区记者在人民公园见到张振明时,他告诉社区记者,“在学校读书时,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后来当兵,又将笛子和二胡带到了部队。”

    “部队要有战斗力,文化娱乐生活不可少,所以,我经常组织战士们吹拉乐器、表演节目。”张振明说,他组织、创作的一个赞扬炊事班的节目,经过层层筛选,最后还选到军区得了个三等奖。

    葫芦丝不离身

    “从我退休,就与葫芦丝结缘,现已吹八年了,基本上与它形影不离。”张振明说,葫芦丝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曲调中一般长音较多,合音丰富,乐声柔美和谐。张振明津津乐道,侃侃而谈,社区记者与几位围观的市民听得很是入迷。

    不一会,张振明便用葫芦丝演奏了《月光下的凤尾竹》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接着,他又用像笛子一样的乐器--“乌巴”演奏了一曲《婚誓》,吸引了不少市民围观拍照,赞誉声不断。一位旁观的老人说:“听张老师吹葫芦丝,简直是一种高级享受。”

    “这几首歌都是我们常吹的名曲,除此之外,还有《竹楼情歌》、《泰寨情歌》、《美丽的金孔雀》等都很好听。”张振明说,“每天上午9点至11点,下午3点至5点我都会与老友们在人民公园吹葫芦丝,另外还有手风琴伴奏,悦耳的曲子经常吸引不少市民围观。”

    社区记者在张振明家里还看到,光是12个调的葫芦丝就挂了一长排,还有二胡、笛子、电子琴、口风琴、排箫等。“各种乐器大多是在网上买的,质量较好的葫芦丝要600多元一只,差的几十元也能买到,但实践证明,价格高的质量要好一些。”张振明笑着说。

    张振明喜欢上网,他常常从网上下载一些新的曲谱资料传给老友们,带动大家一起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我愿意与老友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自娱自乐 规律生活

    “吹葫芦丝不仅能陶冶情操,增加肺活量,还能广交朋友,但前提是不扰民。有些人为了跳舞将音响开得特别大声,影响到别人的休息,那样就不太好。”张振明说,葫芦丝音量较小,适合于各种场合自娱自乐。生活上,张振明认为,老年人生活一定要有规律,早睡早起。“在饮食上我也不讲究,老伴煮啥我吃啥,但辛辣和肉食方面吃得较少,一般以素食和清淡为主。”

    “活到九十九,饭后百步走。”晚饭后与老伴一起转转路是张振明每天的必修课,十点钟左右准时上床睡觉,“运动之后身体疲乏了,睡觉特别香……”张振明乐呵呵地说道。

    □本报社区记者 赵明阳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新闻QQ:562836866 客户QQ:159847861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当前在线[]
   第01版:晚报1版
   第02版:晚报2版
   第03版:晚报3版
   第04版:晚报4版
   第05版:晚报5版
   第06版:晚报6版
   第07版:晚报7版
   第08版:晚报8版
天天与葫芦丝为伴
忆游石林
回乡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