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雨,现供职于宣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年过知非,喜欢读书,喜欢码字。作品散见于网络、纸媒。
脚猪
十来岁时,有年暑假,回万斛坝老家看奶奶,住幺叔家。突一日,幺叔家里杀了鸡,烧了腊肉,象过年一样。问堂弟,堂弟告诉我:今天脚猪师傅要牵脚猪来。不懂,又问。堂弟笑得有些暧昧:脚猪,就是公猪。原来,幺叔家喂着一头母猪,脚猪师傅牵着脚猪,是来配种的。后来,才知道:猪生下不久,大多被劁。去其势,断其欲,利于迅速生长成材。方圆几十户人家,会有一户让猪保有其阴性,生育下一代。这样的猪,被称为母猪。好几百户甚至上千户人家,会有一户让猪保有其阳性,用以配种。这样的猪,被称为脚猪。农村还用“脚猪”一词,骂那些不守夫道、四出沾花惹草的男人。
流沙河《文字侦探》“国家”条,注释家:“史前曾有过母系制社会……那时婚姻制度‘招郎上门’,男迁就女,这种行为叫家(后世女迁就男,家改叫嫁)。家本来是动词。先民觉得男迁就女这种行为,好比公猪牵到母猪那里进行配种,所以造出屋盖下的一头豕的家字,作动词用。”流沙河并未到此为止,他接着进一步阐发:“看篆文家,那一头豕并未标明性别,怎知就是公猪?看甲骨文却有在腹下添一画,而知其为牡的。牡豕曰豭jiā。《说文解字》认为家字是豭省声。许慎想象动词家字应该是盖下一个豭,因嫌笔画太繁,省略成豕字,这就叫‘豭省’。公猪称豭,四川人叫‘脚猪’。豭声被读讹了,错写成脚。”但却未说明“豭”为什么会被讹读为“脚”。
周宗旭、文华珍《“脚猪”探源》一文,认为:“方言俗语中还大量保存了‘行走’义‘色情’色彩。……牝牡相求的相关‘色情’活动与‘行走’、‘游走’等义很有关系。……‘脚猪’之‘脚’来源于‘行走’、‘走脚’之义,有非常充分的现实民俗依据的结论。”
公猪称豭,有定论。豭讹读成脚,或有可能。行走用脚,借脚称经常“客串”之公猪,亦有可能。谁对谁错,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