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晚报7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日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5月3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中坝上的拦河造田

    ·汪继业·

    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大寨成为全国农业战线上的旗帜,全国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新高潮。

    达县地区当时是农业地区,学大寨当然不能落于人后。大寨的经验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改天换地、拦河造田、敢把山山水水重安排”。为此,地级单位的职工,在鹿鼎寨上砌了几块梯田,但总的来说,影响不大,效果有限。

    后来,不知道是谁出的主意,决定在州河的大中坝岛上拦河造田。

    右图是州河大中坝岛的卫星地图,岛东侧的河道是主河道,常年流水,岛西侧的河道,河水流量大时和图中一样,但在枯水季节,水流很小,无须渡船,从西岸就可以足不湿鞋地登岛。按照当时规划,要在岛上南北两端各修一道堤坝,穿过河道后连接到东岸,将岛东侧的州河河道两头截断,河水只能从西侧河道流过。然后对右岸河边的小山,用炸药进行定向爆破,使爆破下来的土石全部填覆在原东侧河道上,再进行整治,使其成为良田。

    这个方案不可谓不宏伟,但工程量也不可谓不浩大,所需的人物财力肯定也非常大,如何解决?还是用的老办法:群众路线,人民战争。除了炸山外,全部工程将由地级单位职工义务劳动来完成。

    在枯水季节的一个星期六,早晨才8点过,从城区去中坝的公路上,就浩浩荡荡络绎不绝地全是去参加劳动的人流,肩上扛着各样的劳动工具,笔者也是其中一员。上了中坝,位于岛北端的工地现场上,数十面红旗招展,高音大喇叭不断地播放高昂的战歌和感人的表扬稿,还有身穿白大褂的医务人员在工地来回为大家服务。条石和水泥已经提前运来,我们的任务就是把它们堆砌成一条堤坝。大家热情高涨,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三不怕伤,四不怕饿。因为午饭也是由各单位的伙食团送到工地上来的,比较平时的饭菜,肉多油水多,敞开吃还不要钱。经过几百人一天的艰苦奋斗,到下午收工时,一条数十米长的石坝就像模像样地立在岛北端了,即使是现在,在卫星地图上还依稀可见。在收工回城的人流中,有人唱起了军歌《打靶归来》,引来了众人的跟和。

    在这第一仗获胜后,我们是做好了连续奋战几个周末的思想准备的。不料,此后就再没有接到去大中坝岛修拦河坝的通知了。为什么不修了?当时没有给我们答案,现在我也还是不知道确切的答案,只是猜想,这个方案可能太不切实际了吧。留下的只有那一段石坝,让后人去分析:“前人为啥要在这里砌道石墙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新闻QQ:562836866 客户QQ:159847861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当前在线[]
   第01版:晚报1版
   第02版:晚报2版
   第03版:晚报3版
   第04版:晚报4版
   第05版:晚报5版
   第06版:晚报6版
   第07版:晚报7版
   第08版:晚报8版
   第09版:晚报9版
   第10版:晚报10版
   第11版:晚报11版
   第12版:晚报12版
大中坝上的拦河造田
方言与识字
德立散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