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日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3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集邮60载 几乎集齐6000余枚新中国邮票
一位73岁老人的一生邮缘
胡琪明收藏的邮票
胡琪明获得省十三届邮展镀金奖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如今,乡愁有了电话、互联网等更多载体寄托,而邮票,却在我们的视线中淡去,谁还记得曾经撕下信销票时的小心翼翼。

    我国的邮票发行历史可追溯到清朝晚期,那方寸空间,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历史、科技、经济、文化、自然风光。老家万源的胡琪明便是达州的一位老集邮人。今年73岁的他从13岁就开始集邮,至今已有60载。他家里的近6000枚邮票再现了新中国近70年的发展历史。

    一个人如何从少年坚持集邮到古稀?他的六十载集邮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达州老集邮人胡琪明向本报记者讲述了他的邮缘一生。

    集邮生涯从小开始

    胡琪明是万源大竹河镇人,大竹河镇位于深山之中,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相当闭塞,除了偶尔有放电影的活动,镇上基本上没有其他文化生活。1957年8月的一个下午,胡琪明的干哥哥从达县带着几套邮票来到他家,向正上小学的胡琪明分享邮票快乐,这是胡琪明第一次接触邮票,也让他从此开始自己的集邮之路。

    “当时接触到的邮票不多,集邮的人也比较少,我是班上为数不多的集邮人之一。”自从接触到邮票,胡琪明就对邮票爱不释手,到处收集邮票。渐渐地,亲友老师都知道胡琪明的爱好,常常把信件上的邮票送给他。1961年,初中毕业的胡琪明工作后,经常接触到信件公函,他便抓住机会四处收集邮票。

    最初的集邮是零散无章的,长期生活在万源的胡琪明对于邮票知识也所知甚少。直到一次到达县地区培训的机会,胡琪明在达县地区邮电局读到一本集邮杂志,了解到了大量丰富的集邮知识,他便开始系统地集邮,关注邮票的文化内涵。后来,他连续多年订阅集邮类杂志,了解集邮动态,学习集邮知识。收集邮票的途径也开始转向从邮票市场和邮电局购买。

    文革时期,《集邮》杂志停刊。很多老集邮家遭到批斗,邮票被抄家损毁,他的《集邮》杂志全部丢失。在这种情况下,他悄悄坚持集邮,而且集全了所有的文革邮票。1980年《集邮》杂志复刊,他又订阅《集邮》杂志至今,总共37年的《集邮》杂志,一期不差的摆在书架上。

    从广泛收藏到专题收藏

    从集信销票、盖销票、新票到专题集邮,是很多集邮爱好者或多或少都有过的经历。这不仅是邮品在不同时代的变化,也是集邮人在集邮领域的不断深入。基于对航天事业的关注和拥有航天集邮途径的便利,1986年,胡琪明开始由全面集邮转向了航天专题集邮。这意味着他开始有了专门的研究方向。

    航天邮票是指每次发射航天器时发行的纪念邮票,在胡琪明的20多框航天类邮集里,有“天宫一号/神州八号中国首次太空自动交会对接”、“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北斗导航亚太组网卫星”、“中国对外商业卫星发射”、“风云气象卫星”、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行等多个主题邮集。一框16片内容,集合了邮票、首日封、首日戳、纪念封、签名封等多种邮品。通过邮集就能清晰看见每一个航天器的运行轨迹。其中的太空搭载封邮品还到过太空,具有特别的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

    在胡琪明的集邮生涯里,有很多惊喜与难忘的故事。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还是上世纪90年代到卫星发射地邮局去收集航天发射纪念封、明信片的经历。当时是1996年2月15日3時01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用“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发射由美国劳拉公司为国际卫星组织研制的“国际708”通信卫星。火箭点火起飞后,因控制系统基准发生变化,飞行约22秒时,箭体向右前方倾倒,撞到距发射场约1.5公里的山坡上,随即发生巨大爆炸,星箭全部损失。

    “那天,我亲身感受了卫星发射的过程,很令人震撼。”对于胡琪明而言,集邮并非一次简单的购买活动,而是对航天事业的一份情怀,对重大事件的历史记忆。

    最贵一枚邮票价值近两万

    据统计,新中国的邮票从1949年发行至今,共近6000枚。这些邮票基本被胡琪明收入囊中。而在收藏的众多邮票中,发行于1980年的猴票是目前价值最高的,市场价在一万七八。胡琪明翻开一本厚厚的集邮册,一枚红底黑面的雕版猴票映入记者的眼帘。据了解,猴票是新中国发行的第一张生肖邮票。邮票图案由黄永玉绘制,整张邮票由邵柏林设计、姜伟杰雕刻,采用影写版与雕刻版混合套印的方式印刷制成。

    猴票因其图像美观,印刷精致,深受集邮爱好者欢迎,猴票四方连在集邮市场上的价格上升很快,是中国集邮的标志藏品。也是胡琪明的心爱藏品。

    如今,在胡琪明的书柜上,整齐堆放了三十多册集邮册,各种专题的都有,藏品十分丰富。每隔一阵,胡琪明都会翻开邮册或单片邮集,整理、保养,细细品赏。“它们娇气得很,不能用手触摸,得用邮票夹接触,防止邮票变脏变质。”对这位已过七旬的老人来说,这些邮票承载的不仅是新中国的历史,也是他大半生的回忆,每一份邮品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故事。

    坚守初心 不涉邮票交易

    市场经济发展以来,邮票收藏也由单纯的兴趣转变为投资行为。看到了邮票市场的商机,一些集邮人也做起了邮票买卖,并获利不少。面对愈演愈烈的集邮市场,胡琪明颇感失落,也从未动心。

    据邮友李胜国讲,胡琪明一生集邮,却从未售卖过邮票,倒是常常将邮票赠送给需要的好友,帮助他人集邮。达州市集邮协会成立以来,作为发起人之一,他也多次组织参与“集邮进校园”、“集邮进社区”、“集邮进军营”、办专题邮展等公益活动,让更多人通过邮票获取知识,影响年轻一代传承集邮文化。

    随着集邮的深入,胡琪明多次带着邮集参加集邮竞赛,并在集邮杂志中发表论文,是达州集邮界的领军人物。而集结了胡琪明多年心血的航天类邮集《中国对外商业卫星发射》也在四川省第十三届集邮展览(航天类)中获得镀金奖。

    “邮票是美德、仁爱、人道的最可爱的代言人之一,人民的斗争、收获、成就和幸福,甚至古希腊神话都被刻划在邮票上。集邮是各族人民象征性的世界语,邮票是人类几世纪来的一面镜子。邮票上书写着每个国家的历史。”这句话写在胡琪明最早一本集邮册上,至今仍被胡琪明牢记在心。他说,集邮是他这辈子最有意义的事。  (本报记者 刘苏颉)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新闻QQ:562836866 客户QQ:159847861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当前在线[]
   第01版:看点
   第02版:时事要闻
   第03版:社会现场
   第04版:民生热线
   第05版:时尚周刊
   第06版:时尚广告
   第07版:廉洁达州
   第08版:广告
   第09版:美食周刊
   第10版:人物
   第11版:天下连载
   第12版:县市新闻
一位73岁老人的一生邮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