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立春虽过一月有余,而放眼望去,达州春色满园之盛景才刚刚开始。上周开始,连续的晴天丽日,吸引了不少达州市民外出踏青赏景。满眼的春绿花红,洋溢着阳春三月的娇媚与灵气。春节渐行渐远,而回望节日的点点滴滴,除了亲情的围聚带来的团圆喜庆之外,好像剩下的就只有疲惫?
春天来了。你是否想起小学的一篇课文,现在朗朗念起来,思绪还仿佛停留在昨天。“春天来了,冬天过去了,微风悄悄地送来了春天……”这些温暖的读书记忆,是否让你有了一种与春天交融的欲望和冲动?
“吃春”,其实不难理解。我们经常说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就是山上长什么、水里长什么,我们就吃什么。“吃春”,也即是“靠春吃春”之意,“吃春”吃什么呢?应该是吃春天长成的应季果蔬和适宜春季养生的食物。其实,这些与你的生活情趣密切相关的“专业说法”,应该由我们专业的餐饮行业来发声,或者说达州的美食门店应该推出“吃春”系列美味菜系了。
春天是来了,但是她并不会停留太久。当你仍在应对“春困”的倦怠,哈欠连连之时,春姑娘就会与你擦肩而过,失之交臂,转眼之间,初夏即将来临。一部分市民的节日“综合征”还没有完全消退,甚至有的家族“吃转转饭”还在继续。一部分人的春天,就是衣物的增减而已,剩下的时间交给了轮回的生意、交际和应酬,“吃春”也就无从谈起。
大自然赋予了我们人类这个美好的季节,一年不过一季,理应好好珍惜。其实不管什么样的工作,都可以与春天搭上关系,关键在于你的内心、视觉和态度。你在乎春天,她时刻就在你的身边,浸润着你的身体,蓝天、绿叶,还有空气、花香,她们都在给你输送养分和灵气。
“吃春”,既是吃一些春天应季菜系的具体行为,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行为方式之一。周末,带上家人,到达城周边的农家乐、庄园,沐浴和煦春风,一起采摘野生春菜,感受春的气息;或者携家带口,走进农贸市场,一起挑选几道食材,在家做出春的共享美味;或者邀上三五好友,漫步田野,穿梭春林,河边垂钓……这些,都能够让你体悟到亲情、友情在春的季节里萌生的情怀。
在这个季节,我们的美食企业应该做些什么呢?还沉湎于春节座无虚席的场景吗?还在幻想着这样那样的大型宴席吗?或许,在刚刚过去的春节里,千篇一律的食物,你累了,顾客也疲乏了。能不能围绕“吃春”,推出应季菜系,做足“春”的文章,燃烧人们“春”的激情?
对于如此浪漫的提议,你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达城已经有一些小资情调的特色门店,开始注入了春的色彩,颇受不同年代市民的青睐。然而有的餐饮企业或是无动于衷,坐等“鱼儿上钩”;而有的纯粹不懂,有的懂一些装起懂很多,有的闷到起还在算账:“春节延迟到一个月不行吗?钱还没数够呢。”这些餐企只能算是“植物门店”,没有思想,没有文化,没有交流,跟“植物人”一样,剩下的就只有基本的“生理特征”。
“吃春”,你只要在百度一搜,春之系列菜就有一长串,比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等等。我们的餐饮企业,要传承你的特色,也要添加你的更新。赋予一个季节的主题,或是推出“春宴全席”,或是一道特色春菜,兴许就能令人耳目一新,吸引人们关注的目光。
古人就着月光、蚕豆,举杯小酌,亦能在春天里品出百感交集的百味人生,留下荡气回肠的壮美诗篇,被后人世代咏颂,向往的是那种忘我、旷达的博大胸襟与超脱。而在物质尤其丰盛的这个时代,作为消费者本身,还有我们的美食企业,都应反思,似乎缺少或者说丢掉了一些什么东西,需要美食企业通过自身特色、文化内涵、精细服务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手段,去串联,去追寻,去传承,去升级一个新时代特殊的心灵向往和味觉需求。·戚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