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连载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达州日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3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爷爷是个背二哥
“背天背地哟,背金背银;却背不起那个哟,世道人心!” ——《万源背二歌》

    “土鸡也好呀!”娜娜冲我抛了个眼神,嬉笑道,“现在不都喜欢土的吗?原生态也!”

    汽车穿过一个半山腰的隧道,我叫娜娜把车靠边停下,然后下了车。望着山下烟云空濛的河谷,和远处那层次分明、巍峨雄壮的大山,久久地沉默着。

    娜娜轻声问:“哎,伟哥,哦不——陈总,这是啥地方呀?”

    “这里叫土垭子,是嘉陵江和长江的分水岭,也是我们毛竹镇进城的必经之路。以前没有隧道,我在城里读高中,就只能步行,翻山。我爷爷当年当背二哥,背一两百斤的货物翻山,那就更辛苦了……”

    突然,不知哪根神经条窜线,我一时兴起,放声吼唱起来:

    “哎嗨——咦哟——

    上山那个容易下山那个难哟!

    背二哥脚杆打闪闪啰!

    脚打闪闪不要紧啰,

    要紧的是啥?

    情郎哎,奴的哥哟,

    失了妹的紫金簪啰……”

    我的嗓子本来很好,在城里的KTV里,我是名副其实的麦霸歌霸。但或许是很久没有唱过这种山歌了,虽然它还在山谷里回荡,却缺少了那种原始粗野和激情豪放的味道了。

    “这是什么歌呀?”娜娜问。

    “就是背二哥们唱的歌,叫‘背二歌’,已经列入省级非遗名录。”我虽然开了公司,但内心对文艺的爱好一直未减,尤其是有关家乡的文化信息,我都十分关注。有时也想,像我这样的人去做生意,是否真的合适?

    “哦!闭起眼睛听,还是很有味道的呢!”娜娜点头说。

    我还想听到赞美,就故意问娜娜道:“怎么样啊城里人?哥这歌喉……”自己先竖起大拇指来晃晃,得意地坏笑。

    娜娜歪头回味了一下,竖起大指头道:“不错不错,可以上‘星光大道’!”

    我还没有笑出声来,娜娜又调皮地坏笑道:“可惜第一关就要遭淘汰——听着就像死了人的一样!”

    “呸!那叫伤感,忧伤!”我辩解道,同时也进入了一种思索,“这是很多民歌所要表达的实质性的、深刻的内涵,信天游不也是忧伤的么?它们体现的,是原住民的一种生存的忧伤,原生态的忧伤!是一种忧伤美,残缺美!懂吗城里人?”

    “厉害了我的哥!”娜娜调皮地笑道,“陈总你这么一说,那就很深沉了呢。真的。”

    我得意地点点头,同时伸过手去想给她一个赞赏性的拥抱,却被她咯咯笑着躲开了。我正要迈腿去追,猛然想到自己这是回去奔丧的,不应该这样轻慢随便,就悻悻作罢。

    重新上车后,娜娜又问:“啥叫背二哥呀?”

    我闭着眼,晃晃手机道:“请去百度。”

    关于背二哥,百度词条的解释是:在交通闭塞的年代,大巴山的条条山路上遍布背二哥的身影。这是一支以出卖劳动力为生、以长途运输为业的人。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背力”,行外人则普遍称他们为“背老二”,友善的称呼才是“背二哥”……

    毫无疑问,背二哥都是穷苦人家,是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用最原始的体力背运、长(短)途跋涉的方式,保证了那个时代最基本的社会物流。竹编的背篼,木制的背架,将大巴山珍贵的土特产,木耳、茶叶、天麻、生漆、桐油之类,从万源运送到百里以外的外县,宣汉、通江、达县、城口、巴中、绥定府(今达州),甚至是更遥远的陕西汉中府和紫阳等地(到紫阳还得经由“八百里倒流”任河和汉水),再背回盐巴、布匹和其他的日用百货。背二哥的头领之所以叫作“带艄”,也许就是源于最早的他们还是以水路为主,或者至少与水路有关,只不过到了后来,任河水量萎缩河道变窄已不适宜航运,他们才以最原始的人力背运来保证物流。背二哥们所面对的,不仅是陡峭的山岩和汹涌的河流,还有毒蛇猛兽,以及兵荒马乱,包括出没于大巴山拦路抢劫的“棒老二”土匪王三春们。事实上,背二哥是用血汗甚至生命在博弈,在生存。而他们所拥有的资本,就是一副背天背地的宽阔的肩膀,和一双踏山踏水的铁脚板。但这双铁脚板,有时连草鞋都穿不上。

    恍惚中,一双有力的、瘦削的赤脚出现在我的眼前。赤脚行走在陡峭而又狭窄的、羊肠一般的大巴山的山路上。因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赤脚上青筋暴跳。十个脚趾头,犹如山蚂蝗的吸盘一般用力蜷曲着,紧紧吸附在坚硬如铁、枝叶遍地的路面上,一步一个脚印。豆大的汗珠一颗颗落下,在山路上摔成了无数细碎的小点儿,犹如花瓣似的四处绽放。一只木制的、歇气用的打杵用力顿在地上,承受住货物的全部重压,赤脚才得以停下,分开,背二哥们歇息了——他们的行话,叫作“放艄”——于是,山谷里响起了他们呐喊一般的、集体的号子吆喝声:“哎嗨!——”

    我爷爷,一个年少的背二哥,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那时,他跟其他背二哥们一样,背架上绑驮着几只胀鼓鼓的、硕大的麻布口袋。麻布口袋里面装的,是大巴山里最优质的山货土特产。十天半月的一趟苦力,他们也挣不到几个锞儿。跟其他背二哥们不同的是,他们只要钱一到手,通常就是先狂饮一顿“烧老二”苞谷酒,再玩“纸叶子”川牌赌博。赢了钱的,便去码头边上的小花楼买春,最后留几个锞儿回去交给家用。而我爷爷想的是,该给莫家幺店子里的那个莫幺妹儿,买个什么礼物。

    我爷爷不知道莫幺妹儿喜欢他的什么,但他坚信两点,一是自己喜欢她,她是那么的乖巧害羞;二是她也喜欢他,因为她看他的眼神,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近乎天然的亲近和默契。

    路更陡了。肖大汉用力吼唱起来:

    “上七下八平十一,

    多走一步都吃力!”

    爷爷虽是刚入伙不久,但已知道这歌的意思。由于货重路远,上坡七步一歇,下坡八步一歇,平路十一步就得歇气。

    众人都齐声应和,吼唱道:

    “上七下八平十一,

    多走一步都吃力哦!”

    肖大汉的嗓子最好,也最爱唱。他又接唱道:

    “天上星多月不明,

    地上人多路不平。

    背二哥力气再大也背不球赢哦,

    下辈子转世当老鹰——”

    终于出现了一块小平地。几只野鸡被惊动了,从草丛里扑簌簌地飞去。

    “放艄了——”背二哥的头领——“带艄”赵老大打量了一下地形,高声发令。

    于是大家都将货物安顿好,抽烟的抽烟,撒尿的撒尿。肖大汉将烟杆从腰上取下,放进一撮叶子烟点燃,美美地吸了一口,叹道:“累了吃口烟,赛过活神仙啊!安逸得板!”

    年轻的爷爷疲倦至极,一下子仰天躺在草地上,想好好放松一下。

    “给老子滚起来!”随着一声怒吼,爷爷屁股上早挨了赵老大重重的一脚。他怒目圆睁,气急败坏地训斥道:“陈莽子,不怕累死鬼上身嗦?!”(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新闻QQ:562836866 客户QQ:159847861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当前在线[]
   第01版:看点
   第02版:时事要闻
   第03版:广告
   第04版:社会现场
   第05版:时尚周刊
   第06版:美食周刊
   第07版:廉洁达州
   第08版:休闲周刊
   第09版:汽车广告
   第10版:特别报道
   第11版:特别报道
   第12版:连载
爷爷是个背二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