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是第19个全国爱耳日。专家提醒市民,耳朵看起来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器官,但听觉一旦出现问题,不但损害听觉言语功能,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还会造成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改变不良用耳习惯,可以有效预防耳疾病,从源头上避免听力残疾的发生。
频繁掏耳朵致鼓膜穿孔
解析:外耳道有自洁功能无需频繁采耳
提醒:“因为掏耳朵来就诊的情况并不少见。”专家介绍,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有自己掏耳朵的习惯,使用的工具有棉签、火柴、铁钉、发夹、牙签等,可谓五花八门。不少人因掏耳朵导致外耳道炎、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甚至失聪。
“健康的外耳道具有自洁功能。”专家介绍,耳屎(学名“耵聍”)可以阻挡外界异物入侵保护耳膜,同时使耳道皮肤保湿。多数情况下,耳屎会缓慢地从耳道内向耳道口移动,在空气中干燥、结成黄色薄片,通过咀嚼时下颌关节的运动,不断脱落排出耳外,因此耳道健康的人不需要频繁采耳。
专家提醒,一旦挖耳朵方法不当,会将耳屎推向深部,堵塞耳道,影响听力;用力过度还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甚至耳膜,导致细菌入侵形成外耳道炎,造成鼓膜穿孔、出血,十分疼痛;挖耳时如果不慎将棉花、火柴头等异物遗留在耳道内,还会引起发炎等不良后果。如果耳屎过多导致耳部不适,也应前往医院由医生帮忙处理。
长期戴耳机打游戏致听力下降
解析:音量超100分贝就会造成不可恢复性听力损伤
提醒:“现在很多电脑游戏往往伴有背景声音,这种声音嘈杂而无规律。为了避免对周围人的干扰,许多人会戴上耳机玩游戏,每次时间至少几个小时,长此以往对听力就造成了损害,殊不知这种游戏声音也属于噪声的范畴。”专家说,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值得大家吸取教训。
专家介绍,一般情况下,人耳听到的音量达100分贝时,时间较长可造成不可恢复性听力损伤;当音量达110分贝时,足以使人体内耳的毛细胞死亡,严重者还会造成听力丧失病症。
专家表示,长期使用耳机,听力很容易受损,严重者可能会造成耳聋。因此,使用耳机时,音量最好控制在最高音量的六成,持续使用耳机的时间不宜超过60分钟。此外,不要在嘈杂和危险的环境中使用耳机,以免发生无法感知周围的危险情况。
大发脾气之后耳朵突然鸣响如雷
解析:暴怒伤肝造成听力损伤
提醒:“在中医看来,正常的情志活动主要依赖于气血的正常运行。若暴怒伤肝,肝火上炎,或肝气不舒,情志不遂,均可致肝体失柔,肝气郁滞,气血运行失常,引发全身疾病,在耳则为暴聋。”专家说,这是一则典型的暴怒伤肝、肝火上炎、耳窍失清的暴聋病例,适宜西药、中药、针灸、耳部保健等多管齐下,以抢救可能进一步下降的听力。
专家介绍,情绪突然大起大落过后,都可引起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的改变,导致体内一系列的正常生理反应的平衡被打乱,而我们的内耳——还不足一个蚕豆大小的组织,其供血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组织水肿,最终给听觉感受器造成损伤。
专家表示,暴聋高危因素之一即为性情急躁易怒,高发病率逐年偏向中青年。人在承担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等工作岗位时,更应合理调节自身情绪。如果出现轻微耳鸣,这是你的身体在给你发出“信号”。对于这样的情况,中医耳部保健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比如按摩耳郭、捏耳垂,按摩颈后发际两侧凹陷处的风池穴;也可闭目静坐,将两手食指分别插入两耳孔中,然后迅速抽出,如此连续做10次。但如果发生突然听力下降,需立即就诊,以免错失最佳诊疗时机。
(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