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各种乖萌的宠物狗,见过骠悍霸气的警犬吗?警犬是公安机关用来从事侦查、搜索等警务工作的犬类,分有追踪犬、搜捕犬、鉴别犬、搜爆犬、搜毒犬等,什么样的狗才能被选为警犬,它们承担着怎样的警务工作,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这个狗年,记者带你探访达川警犬基地(达川区警犬技术队),了解它们的养成和日常。
警犬们的四月“养成记”
“要想成为一只警犬,必须要有灵敏的嗅觉、听觉和视觉,有很强的凶猛性、灵活性、奔跑能力和求胜欲望,还要有耐力,能服从。我国选用作警犬的犬种主要有德国牧羊犬、罗威纳犬、拉布拉多犬、杜伯文犬、马里努阿犬、史宾格犬及昆明犬等。”警犬训导员李伟告诉记者,达川警犬基地目前有5只警犬,是由省公安厅警犬基地繁殖培育,2016年底经达川分局和市局申请后前去领养得来。
最初的一两个月,警犬在技术队里熟悉环境,由5名训导员分别饲养。之后便去到成都,与全省的新认养警犬一起接受统一培训。据警犬训导员何冬旅讲,培训共持续了4个月,包括坐、卧、立、靠等8项基础科目和环境锻炼、专业科目。
“每天从早上6点开始训练,直到晚上11点,时长17个小时。”何冬旅告诉记者,警犬的训练是以次计,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反复训练,以使其形成条件反射,训导员通常是通过食物和玩具作为奖励诱导训练。警犬每训练10分钟就需要休息20至30分钟,为了尽早达标通过考试,只得拉长时间,增加训练周期。
然而,并不是所有参加培训的警犬最后都能成为真正的警犬。在这次培训中,就有多只领养的警犬因生病或先天缺陷未能完成培训、通过考试,最后只能归还,重新领养进行训练。
警犬日常“练兵记”
“吠、靠、坐、卧、来!”在位于南城火烽山山腰处的达川警犬基地内,何冬旅正变换着口令,对一只警犬进行日常训练。记者看到,基地内共养有5只警犬,品种有两类,分别是马犬和东德牧羊犬。警犬们待在一排被隔开的铁栅栏里,人走近时,每一只都发出凶猛的叫声,上蹿下跳动个不停。
李伟打开一个笼子,牵出了一只马犬。“现在还没法训练,它得先活动半小时。”还没说完,马犬就从李伟身旁跑开了,四处奔跑,极为兴奋。
李伟告诉记者,基地的5只警犬中有山地追踪犬、血迹搜索犬和搜毒犬。平时除了常规的基础训练,还会专门进行业务技能和环境训练。如何冬旅所带的搜毒犬“南山”就要通过训练,习惯各种毒品的气味,具备在不同环境嗅出毒品的能力。
平日,训导员们还会带着各自的警犬到不同地形和各种声、光的环境进行环境锻炼,降低警犬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感,以便能够在不同环境正常执行任务。
“这是必不可少的训练,在成都培训时就进行过,并淘汰了一批警犬。因为有的警犬先天不足,对某些外界刺激比较敏感,极易紧张。像我之前领养的‘悟空’就特别惧怕发动机的声音,无法在那种环境下正常行动。”李伟说。
在基地,记者发现,警犬的训练也并非只有严肃,每次成功完成训练项目时,训导员都会奖励狗狗们玩球,相互之间的互动十分默契,有时训导员一个眼神就能让警犬秒懂,相处画面有趣又和谐。
警犬迎来“上阵日”
警犬与普通犬最不同的是警犬拥有非凡的本领,能够从事警务工作。达川警犬自2017年7月培训归来,已经参与了多次执勤,并取得了不少成绩。
其中最得意的就要属搜毒犬“南山”,它每个月都要参与高速公路或宾馆的执勤任务。去年8月,在南城高速路口的一次例行检查中,“南山”就在一辆车内的副驾驶座位嗅出了异样,后来经过测试查证,坐在副驾驶位置的人确实吸食了冰毒。
平日里,案子不多时,山地追踪犬还会帮助群众寻找走失的老人和小孩,成为一只“爱心狗狗”。
除了专项工作,所有警犬经常都要参加安保工作。刚过去不久的元九登高节,警犬们就曾齐上阵,与民警、特警一起守护登山的群众。
警犬一般需要训练一年后才能开展工作,在成都的4个月培训极大的压缩了培训时间,虽然测试过关,但很多项目还需要继续训练。接下来,警犬们将会有针对性地接受后期训练,增强本领。
■“八卦”警犬小故事
“南山”的“神犬”传说
警犬“南山”是达川警犬技术队唯一的一条搜毒犬,早在成都新警犬培训时,它就表现不凡,被训导员们称为“神犬”。
何冬旅在遇到“南山”之前,养过一条大体型的马犬“悟空”,由于“悟空”的身体原因,才重新领养了“南山”。第一眼看到“南山”时,何冬旅并不看好,因为它体格小,对比之前的“悟空”,内心落差有些大。没想到,在之后的训练中,“南山”表现得非常优秀,无论是听口令做基本动作,还是学习专业技能搜索物品,都能迅速达标,在培训中进步神速。
“一般的警犬搜物时,通常要围绕物品几圈才能嗅出目标,做出反应,它只需要转一圈就能发现异常,做出判断。”何冬旅说。
“南山”不仅是培训时表现突出,回达州后的工作也成绩满满,仅仅数月,就找到了多个吸毒分子,成功为警方提供线索。
“燕子”的受宠日记
“燕子”是一条黑色的东德牧羊犬,由训导员李伟驯养。说起“燕子”,李伟的同事们都说它就好比是李伟的孩子,因为李伟对“燕子”太宠爱了,养它就像养孩子一样细心耐心。
“燕子”刚领养回来时,水土不服,患上了肠炎,一个月都未好。看着难受的“燕子”,李伟先是带它去宠物医院看病,久不见好,就自个儿研究起了治病方法,又是在网上查询,又是向有经验的人询问,最后找到了一种专治肠炎的药物,跑遍了十几家药店为它挑药。
“燕子”生病时,李伟都是用婴儿奶粉喂养,“燕子”吃不下,李伟就用针管冲到它喉咙里,时时刻刻陪在它身边。终于,在李伟的悉心照顾下,“燕子”好了起来,如今长得又大又壮,与李伟感情极好,70斤体重还常常享受李伟的怀抱。
(本报记者 刘苏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