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日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1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现代美术的先行者
——探访达州水彩画大家李植华
李植华老人(左一)与他学生交谈
瀑布之源
大宁河风光
电站工地
陋巷

    文/张全普

    2014年4月,我在梳理达州近现代美术发展脉络时寻找到一条重要线索,老一辈水彩画大家李植华老人仍健在,而且就生活定居在大竹。我便委托他的学生、达州市美术家协会顾问向才敏先生联系大竹画界的朋友,经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老人的住所。于是,我们专程前往李植华家中探访。

    老人96岁高龄精神矍铄

    当我们敲开李植华的家门,老人的儿媳就兴奋地大声喊起来:“爸爸、爸爸,快出来,他们来了!”并向我们介绍说:“昨天接到你们要来看望他的电话,父亲抱出一本老照片一个劲地在上面比划,嘴里还念着好些人的名字……”说话间,老人被搀扶到客厅。

    已是96岁高龄的老画家头上戴着雪橇帽,手里还拿着一个放大镜,看上去精神矍铄,落坐时与客人一一打过招呼。向才敏上前坐下,老人抓住他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久久不愿松开。

    在客厅沙发背面墙壁上挂着一幅李植华老人早期的水彩画,作品十分抢眼,大家的话题一下集中到了这幅画上。老人兴奋地站起来,“画中画的那些事,你是见证人……”他指指向才敏,于是师生俩开心地笑了。

    李植华老人的水彩画非常耐读,其笔法细腻,情景交融,从中可以读到他所经历的那个年代的好些事。

    大家正交谈间,李植华的儿子李贤可回来了。他捧着父亲早期创作的几幅珍贵的作品照片,递给我:“每次只要电视上播‘谷子里’酒广告,就会勾起我父亲的回忆,他一次次地对我们讲,开江的那条街还是他小时候玩耍时的模样,真是一点没变……川渝国画名家胡子珑当年在开江中学任美术教师时,父亲受老师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一毕业,就去重庆报考求学。学成回达县后,父亲在达一中执教,直到1962年调大竹师范教美术……”

    受益于欧洲水彩画“真传”

    “父亲总是一遍一遍地向我们讲述他当年的那些事……”李贤可介绍说:“上世纪30年代,父亲拿着婆婆给他的70个银元,从达县东兴乡步行7天到重庆求学。在重庆举目无亲,一天连吃带住要花销一个银元,眼看带去的钱快花光了,父亲选择了不缴学费和生活费的国立劳作师范就读,后以全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抗战时期,国立艺专迁至重庆,父亲放弃了国立劳作师范优厚的待遇,报考了国立艺专,从此踏上了他的艺术旅途。”

    国立艺专全称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是抗战时期中国最专业、档次最高的美术学府。1938年由杭州艺专与北平艺专合并,1942年学校从浙江迁到重庆盘溪,是今天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1944年,中国画大师潘天寿任校长兼国画系主任。林风眠、陈之佛、吴茀之、傅抱石、赵无极、李可染等一大批在中国美术界响当当的人物,都曾在国立艺专任过教。

    李植华在国立艺专攻西画,这个时期,留学法国回到祖国的几位教授都曾教过他。从老师那里,李植华学到了欧洲水彩画的真传。同期,学中国画的刘伯骏也在国立艺专就读。

    水彩画是个独立的画种,20世纪初从欧洲传入中国,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一辈艺术家五六十年代都擅长画水彩画。李植华的水彩画技法正统,手法熟练,尤以静物和风景著称。《渠河风光》、《明月江畔》、《清清河水引上坡》、《大风铁厂》等等,这些创作于60年代至90年代的水彩画,张张色彩明快,刻画细微,给人宁静而深邃之感。李植华从国立艺专毕业回到家乡达州后,一直以大巴山为景,特别是对水彩画应用水分的把控有了很高的造诣,用笔严谨,刻画充分。作品先后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在重庆举办的春季美展,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中国艺术人才书画作品展,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的联谊活动展等,获奖无数,创作颇丰。

    达州现代美术的先行者

    “我从国立艺专毕业后到达一中从事美术教育多年。当初离开达一中是因为学校不再开办美术课了,我得知大竹师范需要美术教师,毅然申请调到了大竹。后来才得知,我刚走不到十分钟,梅县长就叹息道:‘就这样把老李给放走了?他要画画,达县就没地方可去了吗?现在是勾也勾不回来了哟……勾,就是抓回来不放的意思。”李植华老人一边讲,还一边做解释。梅县长是当年达县管文教的副县长梅吉庵,他是舍不得李植华走呀!

    李植华几十年坚守在达州美术教育战线上,培养了如龙德辉(原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蒲新成(湖北美术学院教授)等一大批美术人才,桃李满天下。据学生向才敏回忆:“记得一次李植华老师上我们的美术鉴赏课,他将石鲁的一幅中国画《古长城外》展开来。只见画面上一个牧羊人正在放牧,羊群突然奔跑起来,并回头眺望……于是老师启发我们,虽然画中看不到火车,但当你读到这幅画时,总会产生火车来了的联想。这种艺术地处理场景的手法,使我受用终身……”

    “我在达一中执教时,同校教美术的还有从日本留学回到家乡的周朴雄。上世纪50年代,王君异在达师校执教、周稷在大竹中学执教、胡子珑在开江中学执教、冯宗祥在邻水中学执教,那时的达州美术界真是群英荟萃……”李植华老人提到的这几位老师,可是当时达州美术界乃至中国画坛十分活跃的知名艺术家。

    王君异青年时师承国画大师王梦白、齐白石,从国立北平美专毕业后,在北平美术学院任教,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和艺术创作,是当时红极一时的全国文化名人,他与王石之并称北平“漫画二王”,其国画与同一师承的王雪涛平分秋色,并称为“画坛瑜亮”;周稷解放前就读于上海美专,是峨眉画会发起人之一,20年代中期创办四川美术专科学校并任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从事美术教育60余年;胡子珑早年就读于上海美专,毕业于上海新华艺专,受教于刘海粟、吴昌硕、潘天寿等艺术大师;冯宗祥40年代毕业于四川美专,善长花鸟。几位老师学成后,都先后回到了家乡,共同为早期达州美术的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探访快结束的时候李植华老人吟诵起诗来,大家见老人开心的样子都会心地笑了。

    据李植华家人介绍,近几年发生的事他大多不记得了,但当一提到国立艺专,当年的那些人那些事儿,他总会如数家珍清晰地忆起来。

    ■人物档案

    李植华1918年出生于达州市开江县,毕业于国立艺专(现中央美术学院),擅长水彩画,从事美术教育近40年。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艺委会终身荣誉会员、中原书画研究院艺术顾问兼高级画师、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市场研究中心特邀画师。出版有《李植华水彩画集》。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新闻QQ:562836866 客户QQ:159847861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当前在线[]
   第01版:看点
   第02版:时事要闻
   第03版:社会现场
   第04版:民生社区
   第05版:时尚周刊
   第06版:旅游休闲
   第07版:廉洁达州
   第08版:广告
   第09版:美食广告
   第10版:人物
   第11版:社会
   第12版:国际国内
达州现代美术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