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看点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日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1月12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唤醒达城人渐行渐远的记忆
《达城记忆·老街老巷》出版
上世纪70年代的大众旅馆,现新世纪广场。

    “情怀”,“责任”,“故事”这三词,贯穿于市政协编撰《达城记忆·老街老巷》,书中始终流淌着一股淡淡的乡愁,一篇篇文章中对于老达州的记忆沁润在字里行间,锁在这方寸之中。

    为彰显达州城日新月异的变化,传承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市政协组织专家学者开展了大型文史资料《达城记忆》系列丛书的编撰工作,自2016年起编撰第一辑《达城记忆·老街老巷》,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稿件。经过两年组织、筹备,《达城记忆·老街老巷》近日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

    2016年初,达州晚报经过精心策划,先后开设了《寻找达城记忆》、《达州尘世·记忆》专栏,正好契合了市政协的这项文化精品工程。两年来,本报征集了大量有价值的高质量文稿,并推出了近100篇“达城记忆”稿件。

    据了解,本次出版的《达城记忆·老街老巷》共收录了70篇文稿,分流风遗韵、沧桑嬗变、风味达城三部分,其中选用了本报记者、社区记者撰写的27篇稿件。该书《从院棚街起步的省达中》见证了旧时县中的发展起落;《达城老市民眼中的东风商场》重现当年达城最大商场的兴盛繁荣;转眼《南门码头的吆喝声》又将思绪带到了上世纪50年代穿梭在人声鼎沸的码头的来往船只中;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达城名小吃……》中飘出的美食香味诱惑着“好吃嘴”……

    《达城记忆·老街老巷》通过这一篇篇饱满的文章,一张张珍贵沧桑的老照片,勾列出了老达州的城市脉络,为读者绘制出了一幅达州的前世画卷“清明上河图”:青石板铺成的窄街小巷,简单古朴的河滩码头,你来我往的老式货船,矮房檐下的风味小吃,吆喝叫卖的小商小贩,街景的兴衰,美食的诱惑,这一幕幕旧时光里的声色画面,让那些曾经离我们渐行渐远的记忆,又重新跳跃在眼前,变得鲜活纯粹。本书通过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唤醒了人们对老达州尘封的记忆,也让读者在这些街巷中感悟历史的变迁、城市的进步和人文的印迹。

    漫步达城大街小巷,品味达城老街的商旅繁华,回眸达城小巷的别样风韵,这些街巷沉淀着岁月的沧桑记忆、记录着世间的人生百态,彰显着城市文化的厚重。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达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老街因拆除而消失,一些老街因扩建而展露新颜。但不变的始终都是达州人心系家乡、热爱家乡的那颗赤子之心。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达城记忆·老街老巷》是一本有情怀、有责任、有故事的书,它是老达州的历史缩影。书中每一篇文章都寄托了作者对老达城的爱与追忆,这是一种精神的纯粹。记住历史,不忘乡愁,从而更准确认识达城的现在,展望和规划她的未来,这是每一个达城人最美好的愿望。

    ·赵小兰 本报见习记者 张海涵

    本报社区记者 邱一彪 谯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新闻QQ:562836866 客户QQ:159847861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当前在线[]
   第01版:看点
   第02版:时事要闻
   第03版:社会现场
   第04版:特稿
   第05版:时尚周刊
   第06版:广告
   第08版:廉洁达州
   第10版:旅游周刊
   第11版:县市法治
   第12版:国际国内
我市再次提高特困人员供养标准
《达城记忆·老街老巷》出版
达州市政法系统启动十佳忠诚卫士网络投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