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早期公安部门使用的警用车辆;进入应急联动中心听接线员讲解“110”的知识;化身小小特巡警,和酷酷的特巡警叔叔阿姨们一起整理队形,最后还登上威风十足的警用装甲车留影。12月1日下午,来自通川区一小莲湖学校、七小新锦学校以及八小金兰学校的30名达州晚报小记者进入达州警营,来了一次超好玩的体验活动。
军绿色“边三轮”令人好奇
12月1日下午2点半,小记者们陆续来到位于达城西外的达州市公安局,在1楼大厅内,眼尖的小记者发现两旁停放着几辆摩托车和警车。“看,那辆摩托车长得好奇怪。”好奇心重的小记者们“呼”地围拢过去,对军绿色的212北京吉普车和长江750侧三轮摩托车前后左右打量个不停。“为什么是绿色的,看着好奇怪。”“我以前在电视里面看到过,这是很早以前民警叔叔们用的装备。”“你们看,那种白色和蓝色相间的,和现在的警车涂色差不多。”小记者们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有的不了解公安装备发展史,有的知道相关知识便为同学解惑,有的还能叫出湘江750摩托车型号。
3米高的“屏幕墙”惊呆小记者
参观完早期警用车辆,小记者们在警察叔叔的带领下来到4楼的达州市人民政府应急联动指挥中心。看到超过3米高的整面墙上镶满了大屏幕,小记者们发出“哇”的惊呼,全跑到近处细细查看。在负责讲解的男警叔叔介绍下,他们知道了这里的系统连接着天网,只要需要,可以看清楚达城每一处安装有天网摄像头的街道,不管是发生案件、车祸或者意外,都能通过回访监控视频查找线索。除了天网系统,大屏幕上还接入了气象等多个部门的观测,可以看到气象卫星云图进行预测,可以看到道路交通情况……在这里,达城的所有突发情况都能汇总,再进行应对处理。在讲解下,这一切都让小记者们痴迷,连带队老师们也忍不住问了好几个问题。
电话那头的“110”原来在这儿
在5楼达州市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小记者们看到许多待命的接警人员,每当有电话响起,她们就会迅速拿起电话,询问情况,亲切的声音让小记者们不知不觉靠了上去,观察着她们的一举一动。暂时没有接警的阿姨们也很亲切地向小记者们介绍“110”的用处,以及她们的工作流程。负责讲解的男警叔叔告诉小记者们,“110”是报警电话,遇到事故或者是危险紧急的情况才可以拨打,警察就会迅速赶至。同时还将胡乱拨打“110”报警电话的危害告诉了小记者们。一位小记者抓了抓后脑勺,很不好意思地说,以前因为好奇,所以偷偷拨打过“110”,现在他知道不能胡乱拨打报警电话了,可爱的样子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笑了起来。
跟特巡警操练队列笔直整齐
回到1楼大厅,小记者们突然听到大楼外球场里传来阵阵“呵、哈”的呼喝声,跑出大楼一看,原来是特巡警的叔叔阿姨们正在整训。看着他们整齐的队形和有力的动作,小记者们也忍不住跟着比划起来。经过一番沟通,小记者们也可以一起训练,感受一下。这让他们高兴不已,在口令下飞快地排成三排,随着“向左转、向右转、稍息、立正”的口令,进行队列训练,因为年纪小,所以不少小记者们出现错误,听到左转却转向右边,听到右转却转向左边。特巡警耐心地一一纠正他们的错误动作。随着操练,小记者们的队形越来越整齐,和特巡警的叔叔阿姨们站在一起,一样的笔直整齐,非常亮眼。
变身小小“特巡警”手持装备
看到球场边放着的警用盾牌,小记者们很感兴趣,把撒娇卖萌等手段全用上了,请求特巡警们演示一下。在看到两名特巡警一个扮演坏人进攻,另一个手持盾牌防御后,小记者们兴奋极了,强烈要求亲身上阵。他们在指导下体验了使用特巡警装备,左手持盾牌护在胸前,右手拿警棍在身侧,两脚微屈分开站立,一脸严肃地眼望前方。仅看他们的神情和装备,妥妥的一个小小“特巡警”。而当听到特巡警的叔叔阿姨们有时工作超过12个小时后,小记者们都一脸佩服。
争相坐上装甲车合影留念
体验完警用装备后,小记者们又对停在旁边的警用装甲车产生了兴趣,争相爬上去东瞧西摸,摆出显摆或是神气的样子留影并大呼“超酷超好玩。”活动要结束了,大家依依不舍地和警察叔叔阿姨们挥手道别,这次进警营的小记者活动让他们学到了不少知识,纷纷表示活动很有意义,以后还要参加。
(本报记者 杨航)
本期活动小记者名单:
通川区一小莲湖学校:
曹雨涵 杨君茹 李星潼 谯欣蔓
任俊伊 秦瑞雪 何卓玲 赵 倩
向伯儒 郝小淞
通川区七小新锦学校:
符陈佩兰 卫永清 丁一洹 蒋和玥
王新茜 李念师 何子墨 龚恩哲
李靖苑 王臆博 魏煜忻 陈薪潼
通川区八小金兰学校:
王鹤静 何颜书 熊茂宇 杨林睿
黄 爽 万 越 刘子民 梁倩宁
周相宇 邓喻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