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早晨6:30,闹钟一响,家住达川区南城、今年65岁的杨成福就立马起床,洗漱完毕来不及吃早饭便匆匆赶到位于华蜀北路625号对面(三里坪河边)的理发店,因为前几天电话预约的两个剃胎头的小宝宝的家长正在他门市上等他……
店主太忙 花甲老伴打下手
昨日上午9点多钟,担心找不到地方,记者坐了一辆出租车,没想到上车刚说完大概地址,的哥师傅便热情地表示,他认识三里坪河边的老剃头师傅杨师傅,还说是他的常客。很快,便来到了目的地。
铁皮房子、约6平米、墙壁斑驳、没有家具……杨成福师傅的理发店看上去简陋而寒酸,甚至连招牌都没有。但是,理发店内却坐满了等待理发的顾客。杨师傅一直在忙碌,一把梳子、一个推子和一个老旧的吹风机,就是他的所有理发工具。
“从早晨到门市上来后,我就没停过,一直在忙,连早饭都还没吃。你看嘛,为了不让客人等太久,我把我60岁的老伴都叫来打下手了。”杨师傅告诉记者,没有特殊情况,他一般早晨8点开门,晚上8点关门,一天平均会接待约50位顾客,累而充实。
15岁学艺 热爱理发50年了
面对采访,杨师傅回忆起了往事。“我老家是达川区石桥的,小时候跟着母亲上街赶场,看到理发师拿着剪刀给客人理发,特别羡慕,于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就想学理发的手艺。”杨师傅说,从15岁起,他跟着师傅学艺,半个月后,他就开始独自给客人理发。
2007年,杨师傅来到了达城居住。找了几天的门市,终于在三里坪河边找到了租金特别便宜的铁皮房子。“门市虽然简陋,但这附近人流量大呀,我最擅长的就是给中老年人剪头发和给小宝宝剃胎头,所以这个位置,我觉得相当满意。”杨师傅告诉记者,门市开张前,他在达城做了实地调查,稍微好一点的理发店,洗剪吹最低都要15元,如果要技术好些的理发师剪,起码要花50元。
“大家赚钱都不容易,所以我决定把价格定在洗剪吹5元/人。剃胎头不收钱,凭客人大方自愿给钱。”杨师傅说,凭借过硬的技术,他很快赢得了大批的回头客,现在客人一般找他理发需先打电话“预约”。
因为乡愁 西外大爷成常客
提起到杨师傅的理发店理发,现场的七八位顾客都有自己的故事。“三年前,我从这里经过,看到路边的理发店很老旧,记忆一下子跳到了30年前,那时我经常陪我父亲去老家场镇剪头发,当时的理发店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今年63岁的吴大爷说,因为乡愁,他第一次走进了杨师傅的理发店,没想到那一次所剪的头发,是他人生中最满意的一次,之后,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专门乘车从西外火车站来杨师傅的门市理发。
72岁的严大爷,说起跟杨师傅的渊源,有些不好意思。“我第一次来杨师傅店里理发,剪完后,我找遍了身上都只有3元钱,杨师傅看出了我的尴尬,主动没收钱。”严大爷说,他们小区有很多中老年人,都是杨师傅的常客,因为太熟,现在已经是朋友了,大家相处得非常融洽。
采访结束时,杨成福师傅开心地表示,干了50年的理发手艺了,他打算70岁就“退休”,好好在家享一享天伦之乐。
(钦大杰 本报记者 汤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