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日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11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515“它将成为一个 新地标”
——访尔雅传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515艺术创窟艺委会主任 蒋晓树
⬆ 蒋晓树(右一)在重庆鹅岭艺术区与中外艺术家朋友交流
⬆ 蒋晓树(左一)在麓山国际常咒工作室与艺术界朋友交流
⬅ 通过对上游污水源的治理,水质已清晰见底
⬆ 第一次艺委会在仙女洞樟园召开,蒋晓树(左二)当选为艺委会主任

       理解蒋晓树,要从他脚下走过的路开始。

    每天5点,他准时起床,那时的达城尚未苏醒。

    每天的日程几乎排满,从晨起的那一刻,繁忙的一天便开始了。

    蒋晓树的人生就是从一条路走到另一条路。

    多年来,无论哪一条路,他都坚持并努力前行。

    而眼下的这条路,用艰难和崎岖来评价也毫不为过。

    一段历史

    距达城主城区9公里,沿210国道北上,在通川区罗江镇,沿一条充满历史感的石板路,于苍翠掩映之中,在依山傍水间,座落着一个不闻世间喧嚣的桃源——仙女洞。

    今年开始,蒋晓树的工作便与仙女洞结缘。从1998年在达州日报社参加工作以来,由广告部副主任到此次的转型,他肩负着报社领导和全社人员的重托,领头将被人们遗忘的仙女洞重新扶上马,打造成一个集艺术创意、艺术培训、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文化产业园区,一张“地方国际性”的文化名片,一个立足本土,辐射全国,终将走出国门的艺术园区。

    历史回溯到1997年。历史上的仙女洞,原是川东最大的弹药中转库,始建于1968年,占地115亩,景区内有神秘的洞穴、深幽的峡谷,苍翠的植被,天然环境良好。20年前,原达川地委、行署将其划拨给达州日报社开发使用。达州日报社接手后,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在老一代领导者和建设者的辛勤工作下,仙女洞改造道路,修缮房屋,增添设施,进行园林景观美化打造,“仙女洞巴渠文化自然村”由此诞生。上世纪90年代,仙女洞度假村一度成为当年达城人的生活方式,人气空前高涨,引起了全省甚至全国文化报业界的广泛关注。可以说,当年的仙女洞风光无限。

    2000年以后,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仙女洞度假村中止了进一步开发,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一面旗帜

    作为贯彻落实市委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的落地之作,仙女洞的恢复重建一直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扛起“巴文化”这面旗帜当仁不让地落在了这一项目上。

    压力是有的,但相比而言,责任感、危机感或者更多情愫,都让蒋晓树的工作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激情。

    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是到景区巡视一遍。

    经过一段时间的打整,景区原来被杂草覆盖的小路露了脸,周边疯长的植物也被规整完毕,小路边新铺设了草坪,长势良好……目前,景区已完成安防设备的安装,相关设备的添置及环境的改善。115亩的空间呈现出了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新颜。曾经的仙女洞度假村也有了新的名字——515艺术创窟。

    作为巴人故里、西南胜地,达州从不缺少文化底蕴,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骚客,艺人雅士之地,有一大批全国知名艺术家,如著名艺术教育家魏传义、国画大师刘伯骏、中国当代超写实油画领军人冷军等都是达州人。而仙女洞这片热土有艺术家们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它区位优势明显,基础环境优越,位于川、渝、陕结合部,在中国地图板块上位居中心,这里虽受四川盆地季风气候影响,但地质地貌又完全不同于川西平原。如浪的麦田把山峦浸染得一片墨绿,气势磅礴的大山直插云天……这些优势都是艺术家们坚实的根基。

    文化艺术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不可估量,如何搭建平台,营造氛围,支持吸引达州籍艺术家回归达州,丰富完善达州文化内涵,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是摆在致力于515艺术创窟项目推进和发展的所有人面前的重大课题。用项目负责人蒋晓树的话来说,515艺术创窟的诞生及发展契合了当前文化强市战略背景,它同巴山文学院、达州文艺之家等重点文化项目一样,担负着传承和弘扬达州文化的重任,为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步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个地标

    纵观全国各大城市,都有精心规划打造的文化艺术集中产业区,带动和提升一个城市的品质。北京的798、宋庄,成都的浓园国际、蓝顶艺术区等,成为艺术家展示作品、交流创作的基地,并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

    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的515艺术创窟,如同这些艺术区一样,有着同样的功能及影响。在蒋晓树向记者展示的蓝图中,515艺术创窟初步规划有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展陈,艺术教育培训及旅游、休闲等功能。除能为市民提供一处城郊休闲观光的绝佳场所,更能吸纳大量优秀艺术家入驻创作,传承、弘扬巴文化,弥补我市没有大规模文化艺术聚集区的空白。“我们的策划原则是突出石穴石窟、石库和石峡自然形态,适度保留原有建筑形态,注重精细化打造。新构建筑注重与自然地貌、原有建筑的协调与融合。文化与观览注重艺术旅游、休闲观光的完美结合。”他告诉记者,仙女洞度假村是达州文化历史上一个不可缺少的存在,而今天,它将被再定义再发展,经由当代艺术、建筑空间、文化产业与历史文脉及城市生活环境的有机结合,“它必将成为达州的一个新地标!”

    (本报记者 李 杏)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新闻QQ:562836866 客户QQ:159847861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当前在线[]
   第01版:看点
   第02版:达州新闻
   第03版:社会现场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财富资讯
   第06版:财富资讯
   第07版:财富资讯
   第08版:金融周刊
   第09版:超市
   第10版:民生社区
   第11版:县市法治
   第12版:天下
515“它将成为一个 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