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而渺茫的西北高原,坐落着一尊蓝色的幻想。像是沉淀的天空,像是漂泊的海洋……它的名字叫青海湖。不止一次在微博上看见不同外表气质迥异的女孩,穿着长长的连衣裙,想要融进这梦一般的景色里。
也曾经读过这样的文字:“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蓝得深沉。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邃,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西方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我幻想着,当年大自然这真正的造物主在创造青海湖的时候,面对偌大一块画帘,一定毫无犹豫地甩下那些精细的刻刀,酣畅淋漓地挥舞着最大的画笔,一抹黄,一抹绿,一抹蓝……”那个时候的自己,也在“不经意”间将蓝色的颜料布满画纸,想要临摹着蓝色的幻想。
当我站在它面前时,我的世界只剩下蓝色……不同于大海,它更宁静;区别于天空,它更深远,除去它本身静谧的蓝色,其间夹杂着专属于大西北的淳厚气息。湖面高出海面3197米,比两个泰山还高,湖水中含氧量较低,浮游生物稀少,含盐量在0.6%左右,透明度达八九米以上,在藏语里,它被叫作“错温布”,在蒙语里,它被叫作“库库诺尔”,取自“青颜色大海”之意。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内陆湖。
见过的湖泊很多:瘦西湖的婉约,玄武湖的桨影,嘉兴南湖的特殊意义,太湖的烟霞万顷……可以说,湖泊是一个地区的眼睛,透过它,便能知晓这片土地的内蕴!因而江南总给人以温婉,而西北展示出狂野。青海湖像是未经雕刻的、来自大自然的杰作,正如穿着藏袍,手捧哈达的藏族姑娘,拥有最原生态的气质与美感。金灿灿的油菜花随风摇曳,还有那随处可见的耗牛饮水,羊群吃草,在那被神秘色彩所笼罩的美丽的大草原,构成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画卷。
形形色色的传说,让这片湖泊充满神秘的元素,也让它因此意蕴深厚——有的说,当年文成公主进藏,达到日月山口,眺望长安,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潸然泪下,泪水汇进蓝色的湖;有的说,当年东海老龙王最小的儿子引来一百零八条江河的水,汇成这浩瀚的西海,因此他成为西海龙王;还有的说,这是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把二郎神追赶得逃到这里,二郎神又饥又渴,发现了这个神泉;西部歌王王洛宾不止一次来此地寻找灵感,并写下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歌曲……点点滴滴,真真假假,不得不承认,这片湖泊拥有久远的历史,可以说见证了千百年来沧桑巨变。早在二亿三千万年以前,这里整个是一片浩瀚的古海,甚至和太平洋连在一起,后来,在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中,喜马拉雅山隆起,逼走全部海水,古海变成了内陆盆地。又经过一段漫长的岁月,一些河流、湖泊和沼泽形成了这个青海湖,然而那时它还是“活”的,它的水流入黄河。到了大约距今十三万年,在地质学上称为“第四纪”的时候,又一次地壳运动,忽然把青海湖出口堵实了。那条输出湖水的河流也来了个首尾大掉头,倒流入湖了,这就是我国罕见的,自东向西的倒淌河。
我在夕阳下同它告别,余晖为它涂上了胭脂。落日是最好的滤镜,将一切美放大、放大、放大!那种巧夺天工的美,此刻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文/余京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