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达州监狱举行了亲情帮教座谈会暨服刑人员改造成果汇报演出。亲情帮教的温暖驱走了深秋的寒意,温暖了每一位参加帮教的服刑人员和家属的心。改造成果汇报演出通过正能量和真善美的展示,感染了每位服刑人员,洗涤了他们心灵的污垢。
教育缺失让家长反思
17日一大早,达州监狱门外人头攒动,有中年人搀扶着老人,有青年人牵着孩子,也有一家老小相互依偎,等待与亲人相聚。随后的亲情帮教座谈会唤醒了服刑人员久违的亲情。监狱民警系统全面地向亲属介绍了近年来监狱的教育改造政策、展示了教育改造成果,也让亲属了解了服刑人员的生活和劳动情况以及改造情况。帮教活动现场,数十名服刑人员和亲属亲切交流,催人泪下的感人场面随处可见。
26岁小伙刘某,通川区彭家湾人,家中独子。入狱前父母在外做生意,由二姑代为监管,从小比较叛逆,在读职业学校时长期逃学,不是上网打游戏,就是和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混在一起打架斗殴。2015年7月的一天晚上,刘某接到朋友小峰的电话,称男子小林欠他的钱,现住在西外镇一宾馆,让刘某一同前往收钱。在该宾馆内,刘某等人对小林采取了暴力手段,并限制了其人身自由,威胁小林的家人往自己的银行卡上汇钱。因为小林家人汇的钱不够,刘某又拿走了小林的苹果6手机当给了当铺换钱。脱身后的小林报了警,刘某等人被公安机关抓获随后锒铛入狱。
“我和女朋友婚纱照都照好了,本来准备马上结婚……”刘某含泪告诉记者,知道他触犯法律后,女友头也不回地走了,这对他打击很大,入狱后曾一度消沉。达州监狱七监区监区长谭松文和原七监区副监区长袁静波对他进行了心理疏导,并长期对他进行悉心教育。刘某重新燃起了生活的信心,并通过积极改造获得减刑半年的刑事奖励,2018年1月就将刑满出狱。“我希望他在监狱里能够彻底改头换面,然后重新做人。”刘某的父亲说,以前之所以变成这样,跟他们的教育不当也有直接关系,他们会吸取教训,在刘某出狱后给他多一些温暖和陪伴。
家人的支持让他安心改造
上午11点30分,服刑人员和亲属共进午餐。儿子与父母、丈夫与妻子互相为对方夹菜,其乐融融。对服刑人员来说,这不仅仅是与亲人久违的一顿午餐,更是监狱对他们改造成绩的一种肯定。在现场,一个靓丽的女子始终握着一个服刑男子的手。该男子是今年31岁的王某,广安邻水县人,入狱前在当地算是小有名气的老板。2002年,王某与漂亮的同学小梅喜结连理,并很快有了两个孩子,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我真没想到,几个电玩城里的老虎机却将我推进了牢中。”王某说,他一直以为经营“老虎机”只是违法行为,大不了罚款了事,没想到最后却因此触犯刑法进了监狱。
王某说,入狱后他的思想压力很大,朋友离他远去、生意一落千丈、孩子在学校抬不起头。达州监狱三监区分队长李永东看出了他的忧虑,及时找他谈心,劝他放下包袱,积极改造。小梅也每个月前来看他,并将在暑假里带上孩子过来看望。在家里,小梅尽心尽力照顾夫妻双方老人和孩子,打理各种生意。有了妻子的无私付出,王某觉得生活又有了希望和起色。“为了这个家,我一定要好好改造,争取在2018年8月顺利出狱。”王某笑着说。
汇报演出传递正能量
下午两点,服刑人员改造成果汇报演出在歌伴舞《和是一首歌》中拉开序幕,情景剧《过去·现在·未来》、舞蹈《筑梦新生》等节目让人感慨万千。这台主要由民警和服刑人员编导表演的汇报演出是近年来达州监狱不断创新教育改造方式,丰富教育改造内容的重要手段。在观看席,记者看到一位妇女不停地抹眼泪,记者和她攀谈后得知,她的儿子小聪今年26岁,原本是达州一企业法人。她和丈夫离婚后远嫁到了重庆,儿子跟着前夫。由于管理不善和存在侥幸心理,小聪的企业触犯了法律,伤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小聪在2014年进入达州监狱。“我这娃儿好聪明,好能干哟!”她指着台上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说那就是她的儿子,今天看见小聪的状态,她感觉心里多了些安慰,也看到了儿子改造后的显著变化。
(本报记者 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