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老促会·
李转过话头,又对邓兴丰说:“你老弟年轻有为,佩服!武器好吗?”邓答道:“南岳土匪猖獗,乡公所几条步枪都破烂不堪,哪能自卫!我这个乡长也不知何日暴尸露骨呢!”
李说:“好,好!你老弟有困难,兄弟我送你汉阳造步枪一支,子弹一箱。”邓连说感谢。
李特夫与邓兴丰第二次较量失败后,过了两天,时逢当场,李特夫通知邓兴丰到区上开会,妄图实行诱捕。党组织研究分析:李特夫是一个十分狡猾的敌人,如老是不去,恐怕他更加生疑,而武装暴动的时机还不成熟。为了稳住敌人,又不使敌人的阴谋得逞,于是安排游击队员暗带武器,混入赶场的人群之中,观察动静,见机行事,让邓兴丰带上二十余名乡警队和自卫队员全副武装赴会。
李特夫一见,大出意外,语意双关地问道:“光天化日之下,邓乡长焉用如许人马?”邓兴丰笑着答道:“沿途土匪猖獗,不得不防!再说,这也是给你区座助威增光嘛!”
李特夫不敢轻举妄动,只好草草收场。三次较量均告失败。
不久,中共川东临委书记兼上川东地工委书记王璞来到南岳视察,对虎南地区的工作非常满意。他认为虎南是当时川东农村工作开展得最好的地区之一。他说:“到了虎南,就像到了解放区一样。”因而,当时的虎南被誉为“蒋管区里的解放区”。
1947年农历腊月初,根据川东临委的指示,上川东地工委第一工委代理书记邓照明在南岳乡鲁村寺召开大会,正式建立了川东游击纵队梁达边区第十三支队,任命邓兴丰为支队长兼政治委员。支队下辖4个大队,有游击队员500余人,短枪20多支,步枪100多支,其余多系大刀、梭镖等。
第十三支队成立后,邓兴丰根据大多数队员缺乏斗争经验的情况,在南岳中心校举办了20多人的骨干培训班,学习毛泽东“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基本原理,明确了运用方法,以及战斗中如何利用地形地貌等基本军事常识,游击队的性质、任务和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等等。训练班进行了两天的训练后,分赴各地开展斗争。
几天之后,为了扩充游击队的装备,在掌握了准确情报后,邓兴丰派杨文藩率领一支精干游击队到南岳与大竹县交界的茅草垭伏击一支后尾敌军。当敌人进入伏击圈后,游击队员突然从浓雾中勇猛冲杀出来。霎时,敌人惊慌失措,溃不成军,纷纷缴械投降。游击队迅速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当敌人回过神来时,游击队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李特夫与邓兴丰的几次较量失败后,意识到共产党的活动将直接成胁到他这个区长的统治地位,于是惊恐地向其主子—达县专员公署专员李放六求援。同时,李放六也收到其他特务的密报信件。他一面命令李特夫密切监视南岳地区共产党的活动,一面派出特务到南岳、大树侦察。随后,命令专署保安大队和县警队三个中队前往“清剿”。李特夫亲往大树指挥。一时间,反革命气焰甚嚣尘上。
形势严峻,第一工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邓兴丰等人认为,暴动必须提前,否则有被敌人包围的危险。会议决定,将虎城、南岳、大树、黄庭等几个乡的游击队整编为一个大队三个中队,迅速把队伍拉上山,举行暴动。邓兴丰兼任南岳中队中队长。
会后,邓兴丰立即集结队伍,于l948年2月8日晚上将游击队拉上了山。2月l0日,各个中队的游击队员汇集在邓家槽一带,庄严宣告武装起义。顿时,群情振奋,“打倒蒋介石”的口号声和战斗的歌声响彻云霄,震荡着明月山区。这就是川东人民革命史上著名的虎南“二月暴动”。
李放六惊恐万状,急电四川省政府主席王陵基,请求派重兵“围剿”。王陵基即命国民党第一一零军第七十九师师长方靖率部由万县星夜前往虎南镇压。
与此同时,李放六又增调专署保安大队两个中队、地方保安队和梁山、开江、大竹三县县警队及部分乡警队,由中校保安大队长李征统一指挥,向游击队实行大包围,企图一举消灭虎南游击武装。
根据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和国民党统治区的特点,第一工委负责人和邓兴丰等人一起研究决定,游击队先掩护外来干部转移,然后按照游击战的“十六字”方针,与敌周旋,乘机歼敌。此后,游击队往来于东、西两座大山之间和密林之中,进行游击战争。
(七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