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烤模式”仍在达城肆虐。笔者发现个别市民家的空调几乎处于“全天候”运行状态。“孩子放假在家,不开不行哦。”市民宁愿多交电费,也不愿孩子“受委屈”。
空调开与不开、何时开何时关,市民有充分的自由,笔者无权干涉,也不想干涉。这里,只是想表达一个倡议:每天傍晚和凌晨,气温相对较低,用电风扇代替空调,让空调休息几小时。
让空调“缓口气”,也是让屋子“换口气”,更利于节能节电,有益身体健康,也有利于空调安全运行。
近日,笔者到市内一些企事业和机关单位办事,发现大多数工作人员在进出办公室时,都自觉地把门带上,防止冷气外泄。然而少数人员,既想享受凉快,又要空气对流,于是将办公室的门、窗户大开,这无疑加大了空调的耗电量。
建设绿色家园没有“大事”“小事”之分,只要有利于生态环境、有利于美丽达州,每位市民都应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娃娃抓起。一个人的生活行为虽然不像工厂排污水、排废气那样对环境造成明显的影响,但日常生活中的污染可以聚少成多,每人一点,汇集起来就是一大片,其破坏力并不亚于企业的污染。比如,困扰各地的生活垃圾,就是一个很“直观”的现象。如果我们每个人每天少用一个塑料袋、少接一个快递、少用一个一次性饭盒、少甩几个纸团,城市附近的“垃圾山”就不会长得那么快那么高。
人人都是环保第一责任人。与其抱怨环境不够干净、空气不够清新,不如扪心自问:不乱丢垃圾、不践踏花草、不使用违规塑料袋、不过度依赖汽车出行等等,这些生活中的环保小事,自己真的做到了吗?夜晚吃大排档烧烤麻辣烫时,不高声喧哗、不划拳找乐,尽量不要影响周围居民休息,自己做到了吗?节约用水、用电、用气,不在州河边烧纸,过年不在非指定的地方熏腊肉,春节时不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这些对生态友善的行动,自己是不是真的做到了?
保护环境,没有局外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达州,人人有责也人人可为。如今,共建碧水蓝天、生态文明已成我市各级各部门和全市人民的共同行动。我们有理由坚信,达州的天一定会更蓝、地一定会更绿、水一定会更清、空气一定会更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