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达州尘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日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7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旗路,一条因大桥而得名的路
1982年的红旗路
2003年的红旗路
2017年的红旗路

    一提到红旗,人们就会想到天安门广场上的五星红旗:火红炽烈,迎风招展;想到“红旗”牌轿车:国产品牌,民族骄傲……红旗,给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经一段时间,“红旗”二字更成为命名的首选,达城的红旗路就是其中之一。然而它的得名,主要源于横跨州河的红旗大桥。

    街名前身有不同看法

    《达县市城乡建设志》、《达县市市政建设志》曾这样描述红旗路:南起红旗大桥,北至红旗小桥与朝阳路相接。因红旗大桥通车而得名,是旧巷拓宽而成的新路。新中国成立前为机仙庙街,房屋不多,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居民沿城墙根,利用空地修建茅草房或瓦房,逐渐形成街道,1957年取名新兴路,全长485米,宽10至17米。在整修红旗路的同时,将1959年开辟的新兴路、1965年7月修建的红旗小桥一并铺成三合土路,1970年将路面加宽,铺成沥青混凝土路面。1985年编印的《达县地区达县市地名录》认为该路长450米,宽24米,为汉渝公路在达县城的过道。

    红旗路东与大西街、荷叶街、来凤路,北与朝阳路,西与西胜街相邻,内有机仙庙巷、邓家巷和龙家巷。机仙庙巷,位于红旗路至民主巷。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城西门外建机仙庙(一名玄女宫),祭祀黄帝元妃,缫丝、织业工人聚集此巷,长152米,宽2.5米,水泥路,今已不在。邓家巷,位于红旗路南段至天灯巷中段,巷名以众多居民姓邓命名,长120米,宽3米,土路。龙家巷,位于红旗路至天灯巷中段,巷名以众多居民姓龙命名,长175米,宽2.5米,土路。邓家巷、龙家巷解放前是菜园、麻地,解放后历年修建房屋,形成巷道。

    红旗路之前的名字,老人们则有自己的看法。1953年在机仙庙购房并一直住在这里的郑德芬、住在红旗电影院附近的75岁的文大娘二人回忆后表示,没有听说现在的红旗路以前叫机仙庙街、新兴路,当时她们将西门到邓家巷一段叫下马路,邓家巷到三岔口叫上马路。

    老人难忘当年红旗路

    如今的红旗路,南起红旗大桥北头侨兴新城(原达县市塑料厂),北至红旗路与朝阳中路相接的人行天桥(原红旗小桥)处。86岁的郑德芬和至今住在红旗路上的85岁的苏美琼、68岁的孙兴林,以及曾住过机仙庙巷的75岁的魏兴芬,曾住在龙家巷口的李华烈等老人,他们对上世纪70年代前的红旗路仍记忆犹新。

    他们回忆,在没有修建红旗大桥前,这条路起自西城门(东为大西街,西为西胜街,两边有巷子通向河边),止于来红口(来凤路与红旗路交界处)。最先的道路不宽,大约有五六米,石板路,坑坑洼洼的。魏兴芬年轻谈恋爱时,在邮电局当投递员的男朋友用自行车拉她逛城,到了这段路她都不敢坐,怕抖下来。东边靠永久仓库(今华阳大酒店)一带是茅草房,西边是瓦房,很矮很简陋。有的家中人多住不下,便在不高的房子里搭几根木棒棒算是“二楼”。

    由南往北,街道的东边靠大西街,如今的“大脚板”洗脚房那里是薛家院子,往上是面条社,几家居民房后是粮油公司(今太平洋家私广场),当时中间有个蔬菜市场,在荷叶街拐弯的地方是彭家院子,挨着地区行政干部学校。今天“老地方酒楼”前有座公厕。从荷叶街口到来红口一段,中间只有两个门面的瓦房,其余都是茅草房。在今工商银行那里,紧挨着露天电影院,小时候李华烈经常去看免费电影。

    街道的西边,第一家是卖布匹的百货店,从高梯子上来是机仙庙巷,有10来家住户,可通往天灯巷。靠红旗路方向,几家民房便是弹棉花的张氏兄弟的房子,如今是达州市水产局的大门,过四五家便是城关粮站的大门(原机仙庙的正门),旁边是搬运社,里面可停几十辆板板车。说起板板车,魏兴芬背起了在板板车师傅中曾经很流行的顺口溜:“七十二行,板板车为王;膀子要拉垮,颈项都拉长。”搬运社挨着邓家巷,往里走就是邓家院子,里面有幼儿园,住了几户姓邓的,院子后面有小路通向马河沟。穿过一排居民房便到了龙家巷口,当年有三户人家,右边第一家就是李华烈家,后面有口水井。龙家巷到红星村(老干所,里面建有福利厂)、县兽防站(后来叫畜牧局)一片都是平房。兽防站往小红旗桥是一片地,种蔬菜,下去就是河沟,有七八米深。街面上依次是县车辆管理所、荷叶街短绒厂,以及印制二厂家属院(今北山生活超市)。

    两头是桥两边有粮站

    红旗路的两头各有一座桥,南边红旗大桥,北边红旗小桥(习惯称小红旗桥)。红旗小桥先于红旗大桥建成。据《达县市市政建设志》记载,1965年7月,在马河沟上修建的单拱石拱桥,长20米、宽8米,桥孔宽4米,两侧有条石工字栏杆各20米,于当年10月竣工。红旗大桥修通后,便将该桥取名为红旗小桥。1972年修人防工程,将桥东地面填平、拓宽,工字栏杆两侧增加到80米。1977年7月,达县市公共汽车公司征用西城公社3大队4队8.94亩土地(小红旗桥旁)修建办公楼、停车场,拆除红旗小桥石栏杆。桥下游一方建成粮油市场(今“天和盛世”大楼处)。后来,公共汽车公司西迁,该场地建成宏峰五金机电城。红旗小桥就看不到踪影了。

    红旗大桥全长289米,高24.4米,宽10米,主桥为6孔,净跨38米,动工于1966年11月,竣工于1970年3月。桥墩用砂石建造,为空腹式混凝土板拱桥。住在附近的66岁老人李有义(音),自称见证了红旗大桥建设的全过程。据他介绍,修红旗大桥,拆了篾匠街(50-60米长),以及大西街、西胜街30多家民房和达县食品公司屠宰场、线带厂等。当时修红旗大桥,条件艰苦,没有挖掘机、没有起吊机,混凝土搅拌全靠人工。

    红旗路的两边,曾经有粮站和粮食部门的企业。1955年10月,在机仙庙建立城关粮站,以取代西外、南外、东北粮库,担负城关粮食供应,接纳城郊四乡粮食。后改为西城粮站。还先后设立达县市粮油供应公司、粮油供应公司汽车队、粮食局劳动服务公司和通州食品厂。红旗路上的这些单位,如今几乎都不存在了。

    车水马龙生意兴旺

    如今的红旗路,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路面拓宽了,石板路变成混凝土沥青路。道路上人来车往,川流不息。朝阳路与红旗路交汇(红旗小桥)处、邓家巷与荷叶街之间,分别建起了两座漂亮、大气的人行过街天桥。电梯在邓家巷、荷叶街之间的天桥处运行,大大方便了市民。

    原先低矮的瓦房、茅草房不见踪影,被高楼大厦所替代:东面的江洲大厦、华阳大酒店、工行大楼、宏峰五金机电城、宏峰电脑城,西边的侨兴新城、市水产局大楼、天和盛世大厦、天健大厦、北山超市大楼耸立,气派壮观。

    道路两边的门市成为香饽饽,一间难求。这里,家具、办公用品店所占比重不小,老地方酒楼、北山生活超市、多壹多超市、工行、邮电银行、电脑城等跻身其间,小吃店、火锅店、烟酒门市、药店、理发店、水果店等排列两边,给这里带来超高的人气和兴旺的生意。

    红旗路,继续大踏步往前走!

    (本文采写中,除文中提及者外,参考了《达县市粮食志》等,得到汪继业、房建川、红旗路社区等的帮助,使用无名作者的老照片,在此一并致谢!)

·本报社区记者 郑景瑞·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新闻QQ:562836866 客户QQ:159847861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当前在线[]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时事要闻
   第03版:社会现场
   第04版:城管之窗
   第05版:医药健康
   第06版:医药健康
   第07版:医药健康
   第08版:医药健康
   第09版:县市新闻
   第10版:法治
   第11版:达州尘世
   第12版:广告
红旗路,一条因大桥而得名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