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也有共享单车了,今天一早遍地都是。”23日上午,很多市民发朋友圈消息称,一夜之间达城“空降”众多共享单车,引得市民纷纷前来一探究竟。然而,记者从市交运局、市交警支队、市城管执法局了解到,对于街头突然出现的共享单车,他们并不知情。为此,记者也赶到达城多个共享单车停放点了解具体情况。
市民热议 达城街头现共享单车
“这个车子怎么弄啊,好像很方便”,正在一旁的陈先生仔细观看别人操作。记者在市区多处看到,好奇的市民已经围在一起互相讨论。“我也在看别人弄,熟练了之后自己就可以租用这个车子出行了,还可以锻炼身体。”
大北街某餐厅厨师赵先生告诉记者:“昨晚我下班之前都还没有,今天早上一来就发现店门口有很多这样的车子,大家都在讨论,我也在尝试呢。”记者发现,围观的人纷纷掏出手机下载APP,尝试租车的方式。
“昨晚经过这里还没看到,早晨锻炼时,发现罗浮广场摆了很多自行车。”市民胡先生介绍,这些自行车是一夜间“冒”出来的,至于是什么部门投放的,他并不知情。
据了解,本次进驻达州的共享单车有黑拜和拜客两种,首批投放500辆,预计10天内在全市投放1万辆。目前,单车已在中心广场、人民广场、大北街、文华街、金龙大道、罗浮广场等地投放,之后将陆续投放至市内各广场、购物商场、学校、公园、书店、汽车站以及南城等区域,基本覆盖全城。
市民体验
手机是取车必要工具
昨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罗浮广场附近的投放地点,看到成排摆放的单车分为黑白两色,随即记者进行了测试,发现取用拜客单车必须通过手机进行。用手机扫码、下载APP、手机注册,在支付99元押金之后扫码使用。新鲜到位的共享单车,受到了市民的青睐,不少人纷纷掏出手机跃跃欲试,市民陈先生取车后即开始计时,每小时费用1元(会员收费3至5毛/小时)。
陈先生试骑过程中发现,单车采用了实心车胎,前后胎宽度明显提升,平稳性方面也更加突出,在通过一些段坡或细缝时不容易陷入,安全系数较高。唯一遗憾的是,整个车子没有采用时下较为流行的变速系统,单一的齿轮组让车辆在爬坡时显得较费力。黄先生说,他从罗浮广场骑到塔沱后折返,全程用时15分钟左右。还车时点击手机确认还车,扣费1元。
共享单车刚投放一天,就有一些市民扫码使用,王女士告诉记者:共享单车在达城还是第一次见到,它增加了出行的便利性,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但是也有质疑声,市民张先生称共享单车有一定的便捷性,但是达城地势起伏较大,上坡会有一定难度,并且市区没有规划专门的非机动车道,骑行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单车入驻
是喜还是忧
“共享单车进入达州是件好事,但由于道路受到限制,共享单车的发展令人担忧!”陈先生说,“从南城到老城区,根本就没有自行车道,以后在机动车道上骑单车上班,听着呼呼的引擎声,真的有点担心。”
和陈先生有同样感觉的市民不在少数。记者昨日在达城街头随机对多名共享单车使用者进行了采访。多人表示,自己选择共享单车,就是因为它方便且价格便宜,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经常遭遇“无路可走”的尴尬。
“我在西外上班,住在荷叶街,一直都是骑‘电马儿’或坐公交车上班,周末时会把自家的自行车骑到市郊去溜一圈。但是达州由于没有专门的自行车道,所以只能在两边的人行道上骑,上次还差点撞到一个乱跑的小孩。”市民王先生对记者说。很多被采访者表示,希望政府可以在城市道路增设自行车道,既可保证出行安全,也更能鼓励市民选择绿色出行。
此外,由于自行车道不足,也养成了不少单车骑手“见缝插针”的不良习惯。出租车司机赵师傅对此就颇为头疼。他对记者表示,自己营运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守“规矩”的单车及电动车用户。“上周有次我刚转弯准备加速,突然一辆自行车从对面逆行着冲了过来,吓我一跳。”赵师傅说,“现在常会遇到单车和机动车辆抢道的情况,我们出租司机都很头痛。”
部门表示
对共享单车“不知情”
对于已经登陆达城的共享单车,我市相关部门持什么态度呢?昨日上午,记者采访了多个相关部门。
市交运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共享单车进入达州市场,他们事先“并不知情”。“我们没有接到任何一家共享单车企业的申请。并且共享单车究竟归哪个部门管理,暂时也不清楚。”
共享单车想在街头建设专用站点,涉及到规划、市政等部门。对此,市规划局一工作人员表示,共享单车停放点并没有经过规划部门的审批,并且“共享单车不属于规划局的管辖范围”。
市城管局有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企业在达州投放共享电动车,并没有与城管部门联系。“但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侵占盲道、绿化带等违规问题,城管将予以监督管理。”。
昨日下午,记者联系上了达州拜客共享单车一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投入单车的数量及区域,投放前半个月也向当地城管、交警、交运等部门递交了申请及相关资料等情况。“共享单车投放,经过相关部门同意吗?”当记者提到敏感问题时,工作人员说:“待会会让分管达州的负责人与你联系。”截至记者截稿时,一直没接到拜客单车负责人的电话。
而不少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既然共享单车已经出现了,相关部门就应该负起责任,对其进行相应监管。市民刘先生说,应该有部门牵头来制定管理方案,“不要让共享单车在监管的真空里裸奔,这样并不利于共享单车的发展,也不利于市民的使用。”
(本报记者 李泽希 实习记者 罗天琪 刘苏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