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本刊详细介绍了,达城的孩子们在暑假期间浩浩荡荡踏上学艺路这一普遍现象,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孩子“学艺”多年却没学到什么特长,甚至有些因此讨厌“学艺”,心里产生抵触感。那么,孩子到底该不该上培训班学习特长,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孩子的时间,如何知道自己的孩子适合学习哪种特长等。就这一系列问题,本报请教了相关专家。
A大多选择出自家长意愿
“我担心不早点学,孩子英语跟不上。”“现在学点特长,对他的未来有好处。”“学习书法可以陶冶情操,多学肯定没坏处。”在人民公园诸多特长班外,记者采访了数十位等候接孩子的家长,发现大部分家庭在选择让孩子“学艺”时,都是由家长选择自认为对孩子好,对孩子未来有帮助的特长,征求孩子自身意愿的家庭仅有3成,而和孩子商量着办,尊重孩子意愿的不到一成。
B暑假 找个地方“带”孩子
暑假“学艺”充电,家长们有的害怕自家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跟风报班;有的家长认为现在社会竞争非常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会读书,早点让孩子学习各种特长,拓展综合素质。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还有部分家长将孩子送去暑假兴趣班,仅仅是为了给孩子在假期找个事情做,是否学到东西并不重要,以免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陪伴。在市内一家画室,负责人就告诉记者,每年都有来报暑假班的孩子,假期结束就不来了,根本没学到什么东西,半途而废的经历对孩子成长并不好。
B如何选 家长心里没谱
“我准备给孩子报补习班, 英语或是数学,去哪家培训学校补习还没想好。”“我觉得补习基础课程很重要,可学习特长也有必要,可总不能把暑假时间都给占掉,不给孩子留下一点玩耍时间吧。”经过调查了解,假期培训班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基础课程方面的补习,比如语文、英语、数学的衔接班、提高班等;二是校外的一些素质教育特长班,比如美术、书法、钢琴、声乐等,甚至还有形体、围棋、游泳等一些兴趣班。对家长来说,将孩子“放哪儿”学习,以及如何选择培训班,成为不少人的难题。
我们曾在上期报道过小刘因为暑期繁重的“学艺”生活,导致从心里对学习特长产生厌恶,而所学习的多门特长也没有一项学有所成。这让小刘的父亲刘先生感到十分后悔当初的武断决定。
刘先生说,小刘在5岁时,他给儿子报了第一门兴趣班——英语,后来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学习钢琴,他也忍不住给儿子报了一个,后来为锻炼身体,又报了跆拳道兴趣班,接下来,他就刹不住车了,数学、羽毛球、书法、象棋……只要是他觉得对孩子好的,就一声令下,让儿子去学习。可学了这么多年,回头却发现,学成的没两样,反而因此浪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儿子更是从心里反感一些特长的学习。刘先生现在后悔不已。所以,如何选择、选择占用多少时间需要仔细考虑。
D目的要明确 找好定位
“首先,我们要有个明确的目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海月表示,目前暑期培训主要是由家长为孩子选择,那么家长在选择时有个明确的目的很重要,给孩子暑期培训是为了提升孩子素质特长还是对学习上查漏补缺,或是丰富生活,还是为了未来打好基础,只有明确了目的,才能有的放矢的去选择。其次在选择上不要盲目跟风,觉得人家学钢琴学得好,就让孩子跟着去学,这样很不好,要根据自身家庭背景情况、孩子本身素质、爱好以及习惯等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来选择。比如孩子很内向,如果学习播音主持或者舞台展示较多的特长,可能会起到一定改变,但效果不一定会好,家长要有这个心理准备。
海月老师说,虽然家长和孩子朝夕相处,可并不一定完全深入了解孩子的爱好、习惯等,所以在学习前,也可以通过咨询专业的心理专家进行测评,从而加深对自己,对孩子的了解,找出定位,把握未来大方向,这样有助于更好的选择。
E分布时间要合理
家庭教育专家曾杨认为,暑假本应是让孩子去旅行、户外运动、参与家务劳动等活动,放松、释放身心压力、培养亲子感情,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生命状态,做回自己,迎接新学期的好时机。但家长们唯恐孩子落后他人,恨不能将孩子的时间安排满。尽管带给孩子的压力不同,但目的几乎一致,依旧未从孩子终生发展的角度去考虑。如果暑假沦为“第三学期”,很容易造成反效果。孩子成长的路上,不仅仅只有学习,应该留一些时间给孩子自己安排暑假,让孩子自己找些有意义的事情做。即便孩子因需要补漏落下的功课或提高自身成绩、特长爱好,也一定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前提,树立平常心,不能逼着孩子学东西。家长如果做不到用兴趣引领孩子,那么最终的效果并不会太乐观。所以暑期中,既要有培训时间,也要给孩子留足玩耍放松时间,这样才能调整好心态,以更饱满的精神去迎接新的学习生活。 (本报记者 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