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市商务系统紧紧围绕“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的工作目标,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负重转型、追赶进位”的工作基调,突出“重规划、推项目、抓电商、促消费、扩开放”的工作重点,促进市场消费,扩大对外开放,商务经济取得显著成效。
(上接第41版)
强化电商发展 不断发挥首位作用
2016年,全市先后建成了达商网、0818团购网、巴山田园网等一批电子商务运营平台。中国秦巴在线等区域性行业平台正加紧布局秦巴,不断提升全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模和应用水平。新世纪百货、沃尔玛、苏宁电器在实体商场的基础上均搭建了网上销售平台。达州公路物流港、好一新商贸城等积极搭建区域性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有效形成网络营销新模式,在电商的普及深化应用上迈开大步。去年3月,我市被省发改委和商务厅确定为电子商务示范市。渠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已建成营运,完成投资4500万元,建设了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和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成了县域电商服务中心和电商物流集配中心,电商孵化全面推进。宣汉、万源、达川对建设方案进行了全面优化,正在推进服务中心和服务体系布局建设。全市建成县级电商综合服务中心5个,乡镇服务站190个,村级服务点360个,开展农村电商培训2万人次,孵化个人网商375个,培育涉农电商企业72家。积极推动万源、宣汉“农村淘宝”建设,通过线上销售,提高我市农特产品知名度和网销规模,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村致富和农民增收。
强化市场拓展 不断提升消费升级
2016年,“惠民购物全川行”、“川货全国行”活动吸引了4413家企业参加,企业开展各类促销活动620余次,展销活动14次,实现交易额129.16亿元,促进了城乡市场消费繁荣活跃。元旦、春节、五一、国庆期间,全市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亿元、27.89亿元、3.68、1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6%、15.2%、16.5%、15.7%。
通过完善市场监测、健全储备制度,市场保供能力进一步提升。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和“12·4”法制宣传日为契机,开展了“诚信兴商”和商务法规宣传。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了《达州市促进二手车便利交易实施方案》,认真落实促进二手车便利交易各项措施,促进汽车消费升级,全市新增汽车保有量61200台。通过对单用途商业预付卡清理整顿,强化二手汽车、报废汽车、典当、拍卖等行业监管,重点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和清理非法集资,严格民爆流通安全管理和专项整治,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2016年全年开展商务执法检查410余次,无违规违法案件,行业安全监管强力推进,市场秩序日益规范。
强化主体培育 不断推动外经贸发展
2016年,我市在对外贸易上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依托“1+7”工业园区,狠抓出口基地建设和主体队伍培育,经开区、大竹县和宣汉县三大外向型产业园区已取得了一定规模,今年新增“获权”企业26家,累计达到391家,新增海关备案企业21家,累计达到280家。全市外贸进出口预计完成2.45亿美元,对外贸易实现新突破。
据统计,今年实际到位外资预计完成5087万美元,新增外商投资企业2家,合同利用外资10764万美元。达州佳境环保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增资1500万元人民币,已全部到位,这标明我市在利用外资上取得新成效。
在境外开拓上,我市也取得了新跨越。达州市玮鑫首饰公司分别与俄罗斯和乌克兰矿产开发商采取参股合作方式,从事珠宝原材料琥珀、蜜蜡的初加工,并将半成品进口回达州从事精加工。目前俄罗斯项目已经投入营运,乌克兰项目已签订合作合同,厂址已选定,有望明年投入营运。今年我市先后组织58家企业参加广交会、渝洽会、西博会、新加坡国际食品暨酒店用品展、亚欧博览会等“万企出国门”活动和投资贸易促进活动56次,签订金额达780万美元。目前,市商务局正主动协助达州经开区做好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工作。(本报特别报道组)
强化统筹服务 不断推动服务业发展
通川区复兴现代商贸服务集聚区入驻企业24家,完成投资1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5.6亿元,实现税收1.05亿元。达川杨柳商贸集聚区已初步建成,入驻企业56家,完成投资100亿元,实现交易额120亿元。万源古关东商贸集聚区已全面建成营运。河市生产资料集聚区、宣汉北城、大竹双马商贸集聚区正加快建设……2016年,全市正在建设和基本建成的商贸集聚区7个,集聚区建设成效明显。
2016年,全市申报入库服务业企业42家,培育“小升规”服务业企业14家,培育“个转企”服务业企业84家,大竹县已完成提档升级1家(大竹县中央商都商贸有限公司),我市服务业“三项”基础工作扎实推进。
市委、市政府印发了《2016年服务业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召开了全市服务业发展第六次推进大会,确定了服务业“八促”、“五抓”、“三加强”的工作重点,有效促进了全市服务业发展提速升级。
《达州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已完成编制并通过市政府法制办合法性审查,待政府常务会审定后印发实施。《达州市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达州市中心城区农贸市场专项规划》编制已征求意见,正进一步修改完善。
强化项目建设 不断完善流通体系
2016年,我市商贸重点项目预计实现投资70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65亿元)108%。新开工项目16个,竣工20个。
重点抓好一批10亿级大项目建设,目前建成和在建的10亿级项目13个。香港豪德集团、香港中青置业、成都仁和春天、上海红星美凯龙等一批境内外知名企业在我市商贸领域大规模投资。中青家居广场、五金机电市场、长德商贸城、家豪摩托车市场等全面营运。福森建材家居市场、宣汉巴人广场等即将投运。复兴农产品批发市场、宣汉亿联家居建材市场正加快建设,项目投资多样发展。
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多点开花、全面推进,全市在建的城市商业综合体9个,升华广场、罗浮城市广场等已竣工、仁和春天商业广场、红星国际广场等正加快建设,城市商业设施加快发展。
全市年交易额上亿元的商品市场16个,好一新商贸城、五金机电市场等一批传统市场通过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改造,推动线上线下两个市场的融合,提升了市场功能,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继续推进乡镇农贸市场改造建设,方便农产品交易,新建和改造农贸市场26个。
(下转第4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