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版:晚报27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日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1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桥烧火龙
达州这些民俗民风你知多少
达州自东汉建县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历为州、郡、府、县所在地。达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留下了大量人文古迹、奇异绝活、民俗民风,成为全市宝贵的文艺珍品。
三汇彩亭
巴山背二哥
泥人道

    火龙,是指在川东北达川区石桥古镇一带的民间纸扎工艺;烧火龙,就是正月间晚上用烟花烧“龙”和耍龙的人。石桥烧火龙活动作为一种民间民俗文化代代传承,并先后流传于达川、通川、渠县、营山、平昌等地。石桥烧火龙由扎龙、请水、烧火龙、清宅、罢龙五项内容组成。

    石桥河是著名的旱码头,古石桥人为了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至正月十一到十五(元宵节)连续五夜,全镇老少烧火龙。

    巴山背二歌

    巴山背二歌随着巴人从事长途背运这种生产劳动方式的产生而产生。达州境内秦汉时就有一条经罗文、王家、长坝、丝罗、黄钟、竹峪,上通长安、下达成都的古道。古老的賨人在这条道上组成庞大的背运队伍背运货物,在劳动中创造了“巴山背二歌”,并自发传承至今。其表现形态大多为一人领唱众人合或众人齐唱,旋律清新流畅,唱腔高亢明亮,风格粗犷豪放,极具地域特色。

    安仁板凳龙

    安仁板凳龙产生于达川区安仁乡,是“湖广填四川”湖南籍移民引入,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安仁板凳龙通常以长条木凳为基础,在其上用竹篾条弯制成龙头、龙身,以稻草、包谷壳等几种农作物秸秆装饰,象征五谷丰登;以板凳的四只脚作为龙腿,寓意四季平安;每条龙由三名男性表演,取意三阳开泰。

    法门气功

    法门气功为明末清初道士齐真人首创, 流传于达川区石桥镇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已有300余年。法门气功主张内外兼修,有升功、骑马功、立马功、各联功、大罗汉功等十八段,集养生、健身、防身于一体,是深受群众喜欢的传统体育项目。

    “泥人道”

    “泥人道”相传于东汉末年传入达川区百节、景市、赵家、石板一带。“泥人道”充分展示了巴山人民的喜怒哀乐,以祭祀舞蹈保平安,以喜庆舞蹈示吉祥,是记录本地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的载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它通常采用拟动物形态等手法,传神会意,妙不可言。

    开江拗棒

    开江拗棒是产生并流传于开江县新宁镇和普安镇的独具特色的一种民间表演。在开江新宁镇和普安镇,拗棒成为春节期间街上表演的节目。2007年3月1日,开江拗棒被省政府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薅草锣鼓

    薅草锣鼓歌词一般五言、七言,都有韵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在山坡上、包谷地头等,自愿搭配结队,一唱一和,唱起薅草歌、薅秧歌,场景十分热闹。薅草锣鼓至今已有3000年历史,充分展现了土家族儿女的劳动场面和幸福生活。

    余门拳

    余门拳起源于华佗创立的“五禽戏”。余门拳以其手法多变、短手寸劲、提砍砸压的特点,在全国很有名,被载入了《四川武术大全》,经历代代相传,不断汲取各代名师的精华,逐渐形成独具风格的拳术。

    三汇彩亭

    渠县三汇彩亭形成于清初,盛于清朝中后期至民国年间。它融铁工、木工、刺绣、缝纫、建筑于一体,汇文学、绘画、雕刻、力学于一炉,结构精致奇巧,色彩瑰丽,工艺精湛,是川东北地区民间文化艺术瑰宝。“彩亭会”系在一个约4平方米的木平台上,竖立起一根铁杆,杆上支架横伸斜展,将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层叠3-5层,通高8-10米。6名脚夫齐步慢行,亭上儿童舞袖摆手,翻转滚动,其宽松的服饰掩住支架,颇具“高、惊、险、奇、巧”的艺术特色。亭子颤颤悠悠,似坠非坠,令观众们惊叹不已、赞不绝口。

    彩龙船

    彩龙船是流传于万源市境内的一种民间舞蹈,以舞龙船配合富有特色的民间唱腔进行表演,龙船的舞动以丁字步为基准,结合艄公的语言,动作随着鼓乐节奏翩翩起舞。唱腔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进行即兴表演,唱腔高亢有力、旋律优美,整个表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研究巴人风土人情的活标本,具有较高的娱乐性和艺术性。

    太平腰鼓

    太平腰鼓起于何年何月,已无从考证。据民间传说,过去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期间,是太平腰鼓的集中表演时间。正月十五那天,要举行比赛活动,各路鼓手云集,各显身手,互比高低。表演时,人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穿着鲜艳的服装,腰间斜挎着红色的腰鼓,行走在街道或固定的场地,一边敲鼓、一边舞蹈,场面活泼而热烈。万源太平腰鼓,被人们誉为“巴山第一鼓”,太平镇因此被列入四川省第三批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

    金狮拜年

    狮子拜年是人们喜爱的传统项目,因此每到春节前夕,狮子队都将狮子装扮一新,苦练狮子舞的传统套路。春节一到,狮子抖擞精神舞上街头,到他人家中或商店拜年。狮子走一路舞一路,蹦、闯、凛、吼、踏、蹿等表演得生气勃勃。耍狮的大头和尚、大头娃娃一步三扭,逗狮的猴子猴劲十足,狮子队的锣鼓声,给节日增添了喜气,带来融融春意。

    刘氏竹编工艺

    竹编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渠县刘氏竹编工艺在四川乃至全国具有代表性。渠县竹编可以追溯到2300年前,古代賨人用竹材编制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具。渠县刘氏竹编工艺品生产从砍伐竹子到成品有30多道工序,技艺复杂,工序繁多。产品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荣获国际、国内30余个奖项。2007年,入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   (本报特别报道组)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新闻QQ:562836866 客户QQ:159847861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当前在线[]
   第01版:晚报1版
   第02版:晚报2版
   第03版:晚报3版
   第04版:晚报4版
   第05版:晚报5版
   第06版:晚报6版
   第07版:晚报7版
   第08版:晚报8版
   第09版:晚报9版
   第10版:晚报10版
   第11版:晚报11版
   第12版:晚报12版
   第13版:晚报13版
   第14版:晚报14版
   第15版:晚报15版
   第16版:晚报16版
   第17版:晚报17版
   第18版:晚报18版
   第19版:晚报19版
   第20版:晚报20版
   第21版:晚报21版
   第22版:晚报22版
   第23版:晚报23版
   第24版:晚报24版
   第25版:晚报25版
   第26版:晚报26版
   第27版:晚报27版
   第28版:晚报28版
   第29版:晚报29版
   第30版:晚报30版
   第31版:晚报31版
   第32版:晚报32版
   第33版:晚报33版
   第34版:晚报34版
   第35版:晚报35版
   第36版:晚报36版
   第37版:晚报37版
   第38版:晚报38版
   第39版:晚报39版
   第40版:晚报40版
   第41版:晚报41版
   第42版:晚报42版
   第43版:晚报43版
   第44版:晚报44版
   第45版:晚报45版
   第46版:晚报46版
   第47版:晚报47版
   第48版:晚报48版
达州这些民俗民风你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