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晚报6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日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1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6年 我市近13万人摘掉穷帽子

    (上接第5版)

    基层堡垒

    基层组织是脱贫攻坚战场的坚强堡垒,党员干部始终是脱贫攻坚战斗一线中的“尖兵”。在乡村田野,在农家院坝,在果园农场,广大脱贫干部书写着忠诚担当,也抒写着感人故事。

    经开区斌郎乡基层干部吴中友,为帮助当地发展香椿产业一年来瘦了十多斤,硬是让过去的穷山沟成了如今的“聚宝盆”。宣汉县桃花乡党委书记吴小秋敢啃“硬骨头”,被安排到这个一度“软懒散”的落后乡后,迅速在全乡启动“结对认亲扶贫济困”活动,汇聚起决战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开江县扶贫移民局“老黄牛”陈泽胜身患疾病,但仍然坚持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他经手扶贫项目资金2亿多元,硬是没出现一分钱的差错……

    “病急可别乱投医,分级诊疗不能急。先找村医问一问,不行再到镇上去……”在通川区碑庙镇石笋村贫困户刘得才家的堂屋墙上,一张《健康扶贫歌》海报十分醒目,歌词虽然简单,却涵盖了扶贫医疗政策、正确的卫生习惯、如何选择就医等内容,让群众一目了然。

    在脱贫攻坚这场特殊的战斗中,像这样的党员干部,还有很多很多!

    巧解难题

    贫困群众大都文化水平低,生产生活方式传统落后,如何破除沿袭千年的贫困顽疾,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巧解难题是关键。

    脱贫攻坚的鏖战中,达州敢于突破,奋勇争先,积极探索精准扶贫“地方样本”。全市制定出台了《超常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八条措施》,探索实施“10+N”专项行动,落实“10+7”扶贫方案,创新“5+1”帮扶机制,率先开展“一村一法律顾问”帮扶活动;实施连片带动脱贫攻坚示范区建设,解决非贫困村“插花”贫困户脱贫致富问题;大力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开展新村四区合一建设,建立精准扶贫倒逼工作机制……

    渠县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中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互联网+远程教育+大喇叭”,开通手机APP线上线下服务群众,实施“农村党建电商扶贫”计划等,不断提高贫困村自身“造血”功能,探索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扶贫工作的新路子。

    宣汉县圣水村积极引进工商资本,首创农村按揭房模式,解决了180户村民的安全住房问题,受到《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中央级媒体广泛关注,其做法和经验在全国宣传推广。

    省高院下派干部刘磊,针对大竹县李家乡大湾村实际,建立起“1+N+1+X”合作经营机制,即“1个专业合作社(或经营业主)+N个贫困户+村委会+各种金融扶贫政策”,将政策、人力、资金整合在产业上,使其成为连接村集体与村民的纽带、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平台,对不同项目建立了不同的利益分配方案,村民挖掘潜力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积极性日益迸发。

    各地各部门在实践中形成了许多有效做法和新鲜经验。市上提出“五个一”,有的县就扩展到“六个一”甚至“八个一”。通川区有“3366”工作法,渠县就有“九比九看”。宣汉县资产收益成“新宠”,万源就创新推出“致富贷”……

    成绩显著

    去年,全市以路、水、电、广、网为重点,实施基建项目2342个,新改建村道公路684.4公里,而省上下达的任务数为585公里。村村实现通硬化路。12.7653万人的安全饮水、生活用电问题得到解决,户户有广播电视。149个村全部有通信网络……

    以种、养、加、销、游为重点,我市帮助5.84万名生产发展扶持对象落实了产业项目。推广“农村淘宝”项目,317个贫困村建立了电商服务站点。成功引进百万亩油用牡丹产业化项目,建成后将覆盖5个贫困县。启动实施了巴山大峡谷旅游综合扶贫开发项目,将直接惠及2.3万名群众脱贫……

    以吃、穿、住、医、教为重点,我市贫困户危房改造10774户,2.86万名易地搬迁人口住房主体工程全部完工,住房安全得到保障;强化医疗保障,12.7653万人全部参加新农合,149个村村村有卫生室,群众基本医疗得到保障。2016年计划脱贫人口中无劳动能力的2.4959万人全部实现低保兜底,确保人均纯收入达到3100元以上……

    这一系列数据,是2016年达州民生问题的一张“清单”。一年来,围绕贫困群众的最急最盼,我市全力打好基础设施、产业培育、民生保障“三大攻坚战”,全市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和落后面貌得到切实改善。

    继续奋进

    今年,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将深入贯彻中央、省委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全年计划完成15.2万贫困人口脱贫、308个贫困村退出。全力打好基础设施、产业培育、民生保障三大攻坚战,推动贫困村整村脱贫。扎实开展“四好村”创建活动,推动“四个好”目标实现。强化督查考核和资金监管,进一步压实责任,确保廉洁扶贫。

    在开展帮扶工作上,我市将扎实推进“5+1”驻村帮扶、万企帮万村、非公企业帮扶贫困村等活动。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开展精神脱贫行动,加强感恩教育、奋进教育和行为习惯引导,构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新方式。

    同时,深化蹲点调研督导、脱贫攻坚评估检查等专项行动,严肃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成效,推进阳光扶贫。加强脱贫攻坚领域项目资金监管,由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联合出台既强化监管又能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政策措施。对工作不力的责任人和脱贫攻坚领域的违规违纪问题,将进行曝光通报。

    1月3日,农历丙申年腊月初六,在达川区虎让乡团宝村一幢挑檐瓦屋的白墙上,一首民间创作的顺口溜格外醒目——“水泥公路代替羊肠小道,破旧土屋成了幢幢洋房。人和村美像仙境一样,农民群众洋溢欢声笑语。感谢广大扶贫干部,点赞各级党委政府。”

    一则顺口溜,或许是最好的诠释。

    (本报特别报道组)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新闻QQ:562836866 客户QQ:159847861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当前在线[]
   第01版:晚报1版
   第02版:晚报2版
   第03版:晚报3版
   第04版:晚报4版
   第05版:晚报5版
   第06版:晚报6版
   第07版:晚报7版
   第08版:晚报8版
   第09版:晚报9版
   第10版:晚报10版
   第11版:晚报11版
   第12版:晚报12版
   第13版:晚报13版
   第14版:晚报14版
   第15版:晚报15版
   第16版:晚报16版
   第17版:晚报17版
   第18版:晚报18版
   第19版:晚报19版
   第20版:晚报20版
   第21版:晚报21版
   第22版:晚报22版
   第23版:晚报23版
   第24版:晚报24版
   第25版:晚报25版
   第26版:晚报26版
   第27版:晚报27版
   第28版:晚报28版
   第29版:晚报29版
   第30版:晚报30版
   第31版:晚报31版
   第32版:晚报32版
   第33版:晚报33版
   第34版:晚报34版
   第35版:晚报35版
   第36版:晚报36版
   第37版:晚报37版
   第38版:晚报38版
   第39版:晚报39版
   第40版:晚报40版
   第41版:晚报41版
   第42版:晚报42版
   第43版:晚报43版
   第44版:晚报44版
   第45版:晚报45版
   第46版:晚报46版
   第47版:晚报47版
   第48版:晚报48版
2016年 我市近13万人摘掉穷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