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飞越·
2016年10月的一天,我逛书店时看到一套《中国海洋文明专题研究》丛书,共十本,每本都不薄。出于对海洋文化的兴趣,我在书架前翻看了这套书,其中第八卷是我喜欢的“海盗”问题的相关研究,我毫不犹豫将其收入囊中。
这本《清代嘉庆年间的海盗与水师》主要讲了清代嘉庆年间闽浙海域的海盗活动情况以及清廷政府对于海盗的剿捕活动。作者张雅娟综合大量历史史料列举了从清代乾隆末年到嘉庆中叶主要的海盗帮派,介绍了他们的海上活动,还详细介绍了当时清代水师的军事部署以及几次海盗与水师之间的重要交战。
前几年索马里海盗猖獗时,我就曾经想我国历史源远流长,疆域辽阔,是否辽阔洋面上也是盗匪丛生过?那两年,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重读了很多历史读物,了解到明代曾有倭寇为患,清末北洋水师溃败、八国联军入侵。关于中国海面是不是有海盗的问题一直未得其解。
读了这本书,我得以知晓当时知名海盗首领有蔡牵、朱濆、张保和郭学显等人,了解到原来中国的海盗也有那么多传奇的故事,一点都不逊于西方传说中的海盗。
有一部香港电影叫做《神秘宝藏》,其中说到有个海盗叫做张保仔,我一直以为张保仔是个像黄飞鸿一样被传说神话了的人物,也可能现实生活中并无其人。读了《清代嘉庆年间的海盗与水师》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历史上真有其人,并且他还有个骁勇善战的“诰命夫人”——郑一嫂,郑一嫂还是个比他还厉害的女海盗。
除了海盗,这本书里还用很大的篇章介绍了一位水师提督——李长庚的悲壮一生,从他的出仕入世,几十年海上剿匪到饮恨海上,除了知道这个难得将才的才华和不得志之外,也从中瞥见了当时官场在剿匪问题上的政治生态。
《中国海洋文明专题研究》丛书第一本总论是研究集成式的著作,其他几本的选题也相当有意思,从16—18世纪的中国历史海图到清代郊商与海洋文化,从明清海洋灾害与社会应对到香药贸易与明清中国社会,从厦门湾的崛起到台湾传统海洋文化以及马汉“海权论”在中国的传播都有涉及。十卷本读下来,会对中国海洋文化有一个不同的认知——原来中华海洋文明也曾如此繁盛过,原来我们对海洋社会的认知存在那么多偏差乃至误区。
21世纪,或许我们真的应该重新认识一下中国传统海洋文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