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斯卡电影节(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来临之前,好莱坞还有一段漫长的颁奖季。作为奥斯卡的预热,颁奖季中有的奖项权威性十足,成了奥斯卡的风向标;有的奖项热闹纷呈,成为电影人欢聚的“大爬梯”。
颁奖季中大大小小的奖项,与奥斯卡到底有什么样的微妙联系呢?我们来一一解读其中的奥妙。
导演工会与奥斯卡同步 最佳导演奖只错6次
在奥斯卡拥有投票权的成员们,来自好莱坞电影行业的各个领域,包括演员、导演、制片等等,其中庞大的导演人群,无疑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导演工会奖,由代表着美国电影工业发展最高水平的13400多名会员进行投票,而奥斯卡奖的投票成员中,有将近40%的人来自该工会。
因此在最佳导演的选择上,导演工会奖成了奥斯卡的最佳风向标。在其65年的历史上,仅有6位导演工会奖得主,未能最终捧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例如1972年它颁奖给了《教父》的弗朗西斯·科波拉,奥斯卡却是《歌厅》的鲍勃·福斯;1985年它颁给了《紫色》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奥斯卡给了《走出非洲》的西德尼·波拉克;2000年它颁给了《卧虎藏龙》的李安,奥斯卡是《毒品网络》的斯蒂文·索德伯格……
最近一次,是在2013年。导演工会奖把最佳导演交到了《逃离德黑兰》的本·阿弗莱克手里,但奥斯卡的不同选择,却让中国影迷们大声叫好,它颁给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李安。
专业程度不高的金球奖
成大明星们最爱的派对
相比有严格评选细则和庞大评委群体的奥斯卡,金球奖是由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90名左右的记者评委投票决定的。这些记者,大多来自欧洲和亚洲。他们所供职的媒体也在美国之外,在美国本土基本没什么影响力。
影评人也常吐槽金球奖的提名规则是:谁热门选谁,谁资深选谁,谁有人气选谁,全无奥斯卡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但就是这么一个看似左右不讨好的金球奖,却被办成了继奥斯卡之后,美国影响力第二大的电影盛会。
金球奖的奖项设置比较讨巧,电影和电视领域的提名均囊括在内,电影还被分为剧情类和喜剧音乐类,提名多了,来现场的明星自然多;现场环节主持人毒舌段子迭出,笑声一片;颁奖现场,明星围桌而坐,可以现场饮酒,不像奥斯卡那般拘谨严肃。
这个被戏称为“好莱坞春晚”的金球奖,自然成了明星们争取曝光率、发展社交的最佳场合,热度常年不衰。
备受冷落的华语片
成洛杉矶影评人心头爱
多年来,华语片的申奥之路充满着坎坷,入围都极为艰难,更别提最终拿奖了。并不是每个电影人都能像李安那般春风得意,数度笑傲奥斯卡。
地处洛杉矶的奥斯卡“不鸟”华语片,但它的“邻居”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却对华语电影喜爱有加。
早在1992年,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就在这里拿下了最佳摄影奖;此后3年间,华语片连续获奖,《霸王别姬》、《活着》拿到最佳外语片奖,《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拿到最佳摄影奖。
华人导演李安在这里最受欢迎,《断背山》让他拿下最佳导演,《卧虎藏龙》一片就收获了最佳影片、最佳摄影在内的5项大奖。
从1992年到2011年的近10年间,华语片一共在这里收获了16座奖杯,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也成了华语电影的福地。
纽约影评人口味独特
独爱冷门佳作
奥斯卡奖,也称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光是评审成员就超过6000人,它代表了保守和主流的好莱坞价值观。那些离经叛道或大胆破格的电影与电影人,自然难入他们的法眼。
可在颁奖季中,就是有这么一个奖项,它偏要与奥斯卡对着干,这就是成立于1939年的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它多次给不受奥斯卡待见的希区柯克、库布里克颁发最佳导演奖;为一生无缘奥斯卡影帝的卓别林颁发最佳男演员奖。
在最佳影片的选择上,口味更是与奥斯卡天南地北。奥斯卡选《青山翠谷》时,它却相中《公民凯恩》;奥斯卡选《法国贩毒网》,它就支持《发条橘子》;1997年《泰坦尼克号》成了奥斯卡超级大赢家,它承认的则是《洛城机密》……多年来,它与奥斯卡奖的重合率不到30%。
可以说,纽约影评人协会奖的口味更小众化更艺术化,它更符合影迷们的选择。
(据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