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罗雨寿与工友冒着酷暑工作
滨河公园初见雏形
清晨,拉开窗帘、推开窗户,河风吹来,阵阵清新、淡雅的花香夹在空气中扑鼻而来。放眼望去,滨河公园鲜花锦簇、绿树葱葱,鸟儿在树梢歌唱,蝴蝶在迎风起舞,迎着晨光,可以看见有的人在跑步,有的在打太极……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别急,居住塔沱片区滨河西路的市民朋友们,你们很快就能拥有这样一片乐土了!
棚户区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改善民生的重大决策,2013年,达州市委、市政府抓住政策机遇,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塔沱片区的改造。目前,玉印山改造工程已经接近尾声,从玉印山向金南大桥延伸打造的滨河公园正在加紧建设中。
记者连日采访了解到,滨河公园规划设计中引入了“海绵城市”理念,在优化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完善了城市配套功能。
“滨河公园”将取代“达州热电厂”
说到“滨河西路”,恐怕没多少人知道它的具体位置,但提到“达州热电厂”,那可是家喻户晓。其实,“达州热电厂”就在滨河西路上,只不过路的名气早就被“达州热电厂”曾经创下的辉煌淹没,人们习惯把那个区域称作“火电厂”,而不是“滨路西路”。
上世50年代,“达州热电厂”和“达县地区食品罐头厂”一样,是塔沱片区的地标,又同样因为时代发展的需要退出历史舞台。如今,达州热电厂院内杂草丛生,也不再有如织的车流,偶尔有市民沿着公路边的蓝色隔离墙行走,门市老板余大姐闲得上网打发时间。
余大姐土生土长在红岩社区1组,她依靠在达州热电厂大门口旁边开的副食店赚钱养家。余大姐记得,厂子红火的时候,每天有很多运煤货车往返滨河西路,接着公路两边陆陆续续被新楼房填满。“那时候,这一片很闹热,自然形成的菜市场人来人往。”余大姐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是滨河西路繁华的鼎盛时期。
“听说我们旁边那个卖肉的也要改行了。”余大姐似乎有些落寂,很多街坊已经离开了,她和家人也做好了搬家的准备。“等以后厂子拆了,‘火电厂’这个地名也就没有了”。
建设者盛赞“新塔沱”
8月14日清晨5点半,罗寿雨和工友洗漱结束在路边吃完早饭,6点钟准时走进滨河公园1标段工地开始干活。罗寿雨是重庆人,他和十几个工友都是从事修建园林景观十多年的工人,3个多月前来到达州参与建设滨河公园。
“达城市民缺少植物供氧,缺少漂亮的休闲场所,现在打造的公园非常符合城市建设的需要。”罗寿雨接受采访时将达城和重庆比对,他个人认为,评定一个城市是否宜居,首先是看城市拥有多少绿化面积,其次是看景观风格与建筑风格的结合是否合理,“当然,后面这一点要看设计师的能耐。”
在炎热夏季,相关部门为工人身体健康着想,让他们避开高温作业,安排上午10点停工休息,下午4点开工。“我们去过滨河路、中心广场、凤凰山。”罗寿雨和工友利用休息时间逛遍了达城。他骄傲地说,竣工后的滨河公园将是达城最漂亮的景点,特别是晚上在五颜六色的灯光衬托下景观更是迷人。
据四川鼎恒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庞烈兵介绍,在该公司承建的滨河公园1标段工程地建面积约9万平方米内,将培植大面积的草坪,以及栽种多种灌木和乔木。滨河公园1标段工程于今年4月28日破土动工,预计在10月中旬以前,可施工范围内的工程均能竣工。另据庞烈兵介绍,公园的主体以梯子和斜坡结合的方式构筑而成,以大量植被和建材塑造景观,公园和玉印山龙爪塔呼应,成为塔沱片区新增的城市“绿肺”。
打造“功能性”塔沱片区
棚户区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改善民生的重大决策。2013年,达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把棚户区改造作为最紧迫的民生工程、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最重大的发展机遇,在改造塔沱片区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引入“海绵城市”理念,使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记者从达州市投资公司了解到,达州市委、市政府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控详规划的发展需要,给塔沱区片改造定位为达州市滨水商住和休闲文化区,以和谐居住、滨水休闲、风情购物、生态体验、文化旅游展示等功能为主。塔沱片区的改造,对于提升达城、南城、西外组团结合部的景观、改善人居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为优化提升区域城市人居环境,改善城市形象,塔沱片区改造项目引入清华设计院、西南设计院等国内顶尖规划设计团队,为“新塔沱”绘制的蓝图中,引入了海绵城市理念,滨河公园规划设计中分层布局植被,增加河堤两岸涵水和排水设计,在优化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配套完善城市功能;引入“一次成林,打造开敞空间”理念,在景观绿化设计中,选择胸径大的乔木,确保一次性栽植,一次性成林。另外,塔沱片区改造过程中,周边道路实施拓宽,滨河公园具有城市交流区、集散互动区、健身娱乐区、科普体验区、自然休憩区五个功能,增加了市民活动开敞空间。还引入了区域景观一体化理念,整体建筑布局色彩以灰白为主,与玉印山龙爪塔相呼应,通透大气,体现时代动感气息。
仅从居住环境和安全角度而言,塔沱片区房屋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成,对其改造的宏大工程,将实现老百姓出棚进楼,以旧换新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