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有句话叫“养儿防老”,通川区江陵镇杨安仁夫妇已年过六旬,却面临着没有后人赡养的窘境,他们辛苦抚养大的大儿子已失联20年,小儿子也有6年音讯全无,让夫妇俩终日牵肠挂肚,以泪洗面,愁白了双鬓。为此,他们希望通过本报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求助,帮他们找回失联多年的儿子,让他们全家团圆。
儿子相继失联 父母愁白双鬓
昨日,记者来到通川区江陵镇香仁坪村4社,见到了杨安仁夫妇。夫妇俩向记者讲述了两个儿子失踪的过程。
1976年,大儿子杨勇出生,随后又有了二儿子杨政和三儿子杨超(出生后就被抱养出去)。虽然家里不富裕,但他们仍然将最好的都给了儿子。1993年,17岁的大儿子杨勇辍学在家,想外出打工,便悄悄离家北上找父亲,隔年又跟着亲戚去了海南三亚某工地干杂活,1994年底,同在三亚打工的亲戚准备约杨勇回家时,却找不到杨勇了,从此杨勇和家里失去了联系,仅仅在1996年寄回一封信,信里叫父母保重身体、让弟弟好好读书,此后再无任何消息,至今已整整20年。儿子失联后,杨安仁夫妇曾多次到海南寻找,但毫无结果。
2001年,二儿子杨政考上了攀枝花大学外语系,这让杨安仁夫妇十分骄傲和自豪。2010年5月,杨政打电话告诉父母自己在江苏无锡工作,随后再没有和家里联系过。儿子失联后,杨安仁夫妇在找寻过程中,发现二儿子杨政毕业后先是在成都打工,最初生活十分窘迫,曾向同学借生活费,遭到同学数落后,杨政便与同学断绝了联系,也没向父母说自己的难处,独自在外漂泊流浪,随后和家里失去联系。
日日盼儿归 望知情人提供线索
两个儿子的失联,让杨安仁夫妇备受打击,这20多年来,他们一直没有放弃过寻找,曾多次远赴海南江苏寻访,但都失望而归。如今杨安仁夫妇已不再抱太大希望,并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儿子“人口失踪或死亡”,但在等待法院判决结果期间,杨安仁夫妇还是盼望有知情者能够提供失联儿子们的线索,也希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能够提供帮助。
通过本报,杨安仁夫妇想告诉失联多年的儿子们,这么多年,他们天天都在盼望游子归来,如今,家里已新建了两间一楼一底的砖瓦房加一个偏厦,不管儿子们在外过得怎么样,父母都不会计较,只要儿子们能回到家中,他们就心满意足。
在此,本报希望杨安仁的儿子见报后及时与父母取得联系,也希望知情者提供线索。联系电话:杜先生13882829555,杨先生18282957256。
(本报社区记者 邱一彪 谯继 本报记者 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