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日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6年2月17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村孩子上学难不容忽视
村校一景

    春节前夕,我们到鄂西湘南等地探亲访友,趁农民工返乡、家家户户团聚之际,走访了多地村寨农户,了解到农村孩子又出现上学难的问题。

    我国是农业大国,没有农业,一切无从谈起,而农业现代化更需要大批具有现代知识的农民。然而,时下不少地方在城镇化进程中,对乡村教育资源不是添砖加瓦,而是搞釜底抽薪,以致又现农村孩子上学难。

    村校荒芜

    孩子上学要长途跋涉

    我们发现,不少地方教育部门将国家农村城镇化战略简单地理解为“向城镇转移”,于是乎,一些县级教育部门一声令下,减掉了对村级幼儿园和小学的投入并责令其向乡镇合并,乡镇高中向县城集中,形成一股“停办村校向城镇合并”之风。我们在调查中看到,有的村级教育设施荒芜废弃,有的校舍成了仓库、牛栏、养鸡场。湘南祁东县村支书曹周德说,村里没了小学是每户农家最头疼的问题,孩子们上学好难啊!村民高德生说:“现在小孩上小学都要去归阳镇里寄宿,为省车钱,孩子们常常要抄近走十几里山路,有的泥巴路就在山塘边上,遇上阴雨天,大人走也一步三滑,咋不让人揪心!”

    农村许多学龄儿童

    不爱读书

    村里没了小学,家长也没了督促子女学习的劲头,许多学龄儿童只知玩耍。鄂西五峰县村民周大爷诉说,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现在都只知道玩耍,丝毫没读书心,大多数孩子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外出打工。湘西邵东县村民姜衡华大娘说,她自己识字不多,还要忙于农活,眼看孩子已超过了上学年龄上不了学,十分痛心。一位在广东中山市打拼多年的湘籍女士周环香说,因担心孩子留守家中老人难照看,外出打工只好把孩子带出去,然而,孩子因户籍问题或交不起高昂借读费也难在外地入学,因而他们的孩子处于“两头都难上学”的境地。

    读书成本大幅度提高

    教师严重老化

    不少地方名为“教改”,实为“一切向钱看”,使农村孩子受教育成本大幅提高。湘南祁东县小学教师高顺生的解释颇有代表性。他说,现在孩子的教育成本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看得见的。学校向乡镇、县城集中后,村里孩子上学的交通费、食宿费、生活费等明显增加。另一种是隐性的,村里的教育质量明显不如县城或乡镇学校。以湘北安乡县为例,很多早年“希望工程”援建的村级学校现在有的除了教室外,其他已一无所有,有的运动场也被种上了庄稼,音、体、美学科教师更无从谈起,一名教师教几门学科的现象极为普遍。教师老龄化也令人堪忧。安德乡4个教学点共26名教师,30岁以下的仅3人;该乡小学共10名教师,平均年龄达58.5岁,“爷爷奶奶”教小学已是“见怪不怪”。

    要像扶贫那样

    精准“扶教”

    对于学龄儿童来说,一旦上学难就有可能误其一生。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首先应尽早遏制“停办村校向城镇合并”之风的蔓延。对于地理条件十分恶劣又居住分散的山村,更不可将学校一刀切式地“化零为整”。从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战略角度来看,加大村校“义教”投入尤显重要。这就需要各地政府运用有形之手,调动一切社会力量支援村办小学教育资源的补充,要像支边支农扶贫那样精准“扶教”,鼓励师范院校毕业生去农村建功立业。  (据人民日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新闻QQ:562836866 客户QQ:159847861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当前在线[]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时事要闻
   第03版:社会现场
   第04版:热线社区
   第05版:教育
   第07版:特别报道
   第08版:观点声音
   第09版:体娱连载
   第10版:国际国内
   第11版:法治新闻
   第12版:县市新闻
农村孩子上学难不容忽视
开学倒计时 熊孩子必备的5大收心之法
父母不要 误解孩子的“坏”行为
州河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