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县市新闻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达州日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6年2月17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渠县卷硐山区新常态
村民不再热衷办酒席 乡邻礼钱节省一半

    本报讯 大年初一,和二哥一家团聚。问起去年食店生意,二哥说,“供一家人生活没问题。”谈起农村办酒之风,二嫂脸上挂满了笑容:“办酒请客的少多了,去年人情钱节省了一半。”

    二哥张成家住云雾山腰、海拔650米的渠县卷硐乡一村一组。由于田地较少,二哥二嫂在乡场上开了一家小食店。他们一儿一女均已成家,各添了一个小帅哥。儿子儿媳和他们在家开店,生意一直都是“稳”起的。

    “赶场三六九,吃酒二五八。”谈起过去的办酒之风,二哥用了一句顺口溜“开白”。卷硐乡场确实是赶三六九,难道办酒吃酒就像赶场一样闹热频繁?“过去一天有时要到两三个地方送礼,一般的关系都是送100元。”二哥说,近年来,十里八村的村民都喜欢到乡场上包席,虽不兴送请柬,但三五天前哪家要办酒的消息就会传遍大街小巷。“我们是做小生意的,又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哪家办酒晓得了不去,赶场上下碰到了会怪不好意思的。”因为要忙生意,二哥家一般都是只送礼不坐席。有时一早起来,二嫂就要忙着找人代情。有天中午,老粮站附近突然响起鞭炮声,正在炒菜的二嫂当即自言自语起来:“糟了,老王家今天娶媳妇。”于是二嫂忙放下炒锅,摸出100元,叫儿子马上去送礼。

    “过去一年至少要送五六千元的人情钱,去年大概送了不到四千元。”二哥二嫂虽然“爱”送礼,但几乎没办过酒。“麻烦,累。”这是二嫂的心里话。其他村民为何也不热衷办酒了?记者为此拜访了几位老街坊,他们也认为此风不可长。

    街坊们相信,随着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不断好转,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动辄办酒的现象肯定会越来越少。“孩子们赶上了党的好政策,社会风气又在不断好转,我们要努力经营生意,鼓励他们都再生一个。”二哥二嫂提起心中的梦想,笑得合不拢嘴。

    (本报记者 张文 实习生 张泽众)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新闻QQ:562836866 客户QQ:159847861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当前在线[]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时事要闻
   第03版:社会现场
   第04版:热线社区
   第05版:教育
   第07版:特别报道
   第08版:观点声音
   第09版:体娱连载
   第10版:国际国内
   第11版:法治新闻
   第12版:县市新闻
好郁闷 大年初二弄丢两千八 太高兴 好的哥辗转将钱送回
二马路社区福音巷街道有点恼火
万源2000余名登山爱好者 参加“元九”登高健身活动
渠县卷硐山区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