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城市的生态环境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幸福指数,我将更多地参与环境监督。”昨日,接过监督员聘书,市民王贤明一脸激动。当天,包括王贤明在内,22位市民被市环保局聘请为公众参与监督员。他们将作为环保部门的“眼睛”和“助手”,在市民和政府部门之间搭建起畅通民意的“绿色通道”。
昨日上午,达州市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暨政风行风座谈会在市环境监察支队会议室举行。22名监督员每人都收到了一叠资料,其中包括《达州市今冬明春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任务责任分解表》《新环保法解读》等。这些资料涵盖了老百姓关注的扬尘、机动车污染、工业排污等方面的法律依据及管理单位。
座谈会上,市环保局局长王怀彦向监督员们介绍了达州的环境状况,并表示环保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希望监督员能从自身做起,从当下做起,带头倡导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并在发现环保问题时积极向环保部门及有关单位反映举报。
据悉,一直以来,市环保局把环保行政执法与媒体监督、公众监督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建立多元化监管机制。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推出群众监督员制度,是该局加强监督力量的一个创新举措。据介绍,公众监督员来自社会各行各业,除了普通市民,还有环保志愿者、社区主任、水利工程师等。此外,市环保局还聘请了蒋冰、甘立才、石胜勇、雷仁斌、江浪为达州市环保系统政风行风监督员。
22名公众参与监督员分别是鲜继萍、胡绪贵、蒋丽、袁建华、潘良顺、刘秀欢、李智、冉崇国、王嘉伦、肖奎、苟家成、卫从、刘俊、段正伟、邹太平、冯裕富、尹业华、吴忠秀、刘兴华、王贤明、石胜勇、向守钻。
(本报记者 彭凡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