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本德 本报记者 张燕·
来鹿雄风,巴蜀雅韵,四百余年浸润,一个世纪濡染,宣汉中学从巴山深处腾跃而起,排云直上,已然成为川东学苑一颗璀璨的明星,万千巴蜀学子筑梦成才的摇篮。2015年高考,宣汉中学全体师生励精图治,同心同德,再次书写了百年名校不朽的高考传奇。日前,本报记者走进宣汉中学,探寻该校高中教育发展历程。
2015年高考,宣汉中学重本上线376人,比2014年净增64人,增长21%,其中应届316人,创历史新高。本科上线1464人(不含艺体),其中应届1075人(不含艺体),上线率61%,艺体本科双上线137人,本科上线总数1601人,上线率66%,创历史新高。600分以上28人,其中文科5人、理科23人。达州市文科前10名,该校有3人;理科前10名,该校占4人。文、理科重本上线和本科上线人数均居达州市第二位。文科依然保持强劲势头,本科上线529人,稳居达州市第一位。
日前,高校录取宣汉中学捷报频传:孙诗、吕臻、安柯宇、冉梦帆、邓聪、何双等6位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李宣孛、侯燕玲等两位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陈星辰、孙宗才、郑懿等3位同学被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另有3名同学考入中国人民大学,3名同学考入复旦大学,6名同学考入浙江大学,2名同学考入北京师范大学,3名同学考入南京大学,3名同学考入同济大学,3名同学考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4名同学考入中山大学,2名同学考入厦门大学,2名同学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3名同学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名同学考入华东师范大学,1名同学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名同学考入中央财经大学,1名同学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名同学考入中国医科大学,1名同学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高2012级共有学生2434人,该年级在高一招生时,A+1等级只有655人,比上一级少114人。整体生源在连续几届高中学生中最差,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不好,教育培养难度偏大。但是宣中人不抱怨,不退缩,牢树忧患意识,敢于拼搏,敢于超越,最终宣汉中学2015年高考再创奇迹。
枕弯月倚碧树钟灵毓秀
宣汉中学西区门前,笔架山如屏,月亮湾如镜。记者漫步宣中校园,但见芳草茵茵、碧树参天、亭台水榭、雕塑石刻,人文气息浓郁。学校春有数十种花卉沉醉东风,夏有新柳、香樟满蓄幽凉,秋有丹桂,含英吐蕊、散发幽香,冬有梅花、苍松傲雪欺霜,四季生机,是一个幽雅宁静的、令人向往的读书好环境。
2014年,宣汉中学西区三教学楼竣工并投入使用,学校第一次将高三年级搬进西区。但是社会上有些传言,说“老校区风水好,把高三搬到新区于高考不利。”县委、县政府、县教科局力排众议,坚决支持学校的高、初中的分部管理。高2012级的一炮走红,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击破谣言,开启了高中分部管理的崭新篇章。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可是有谁知道,今天辉煌的成绩,凝聚了全校师生多少智慧、心血与汗水。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王专每周只要有空就到高三推门听课,不定时的巡视,准时参加各阶段性考试的诊断分析会,在复习迎考最艰苦的冲刺阶段,率领学校领导深入高三慰问一线教师,给老师们送去水果和牛奶。分管领导、学校工会主席胡开月运筹帷幄,出谋划策,并以身作则,与老师们一道早出晚归,并肩作战。
年级主任张帆求真务实,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每天沿着五层楼数百步阶梯上下巡回十余次,师生们常见他总是汗水湿透衣背地屹立在楼下操坝,或是稳坐办公室,校门外的稀饭店是他每天中午的定点消费点。
年级副主任孙强、桂鹏,教师马万红、董晓萱、郑占军、汤雪莲、张宗斌、丁华文、张仕林、刘东等把自己的子女送交到该年级读书,并担任该年级科任教师,以实际行动诠释宣中人的教育自信,而这些教师子女今年6人上一本,3人上二本,都考出了满意的成绩,即将步入理想的学校。其中孙强老师的女儿孙诗更是考出了文科616的高分,已被清华大学录取;郑占军老师的儿子郑懿高考理科611分,已被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
全年级35位班主任、107位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群策群力,在学校、年级组的坚强领导下,步调一致,恪尽职守,敢教顽石变美玉,杂木变良材。
有了这样一个战斗集体三年如一日的辛苦付出,高2012级纪律严明,任何时候都秩序井然。高一高二不间断的跑早操,高三年级坚持大课间操,每天晨读和午读时间,整幢教学楼就像一架强大的轰鸣机,琅琅书声振奋人心。直到高考前在学校的最后一天,学生校服着装整齐,校园整洁。该年级学生三年来没有发生一起恶性或重大违纪事件,没出现过一例学生家长给上级部门举报的不良违规行为。这一切都印证了王专校长多次强调的一句话:“宣汉中学天时地利人和,人心凝聚就是我们最好的风水。”
写大爱铸师魂春风化雨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灵魂。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能否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关系到一所学校的兴衰存亡!
学校在教师队伍的排兵布阵上,将高中三个年级通盘考虑,让每个年级每个学科都有一定数量的种子选手、名优骨干,年轻教师分批次地在老教师的引领下走上高三。高2012级有隆忠、伍先华等特级教师,有牟平、张帆、丁华文、丁宏等省级骨干,有赵文祥、崔军等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有柳智廷、王成、任本德、颜宏、王宏、童国武等市级学科带头人,但也有10余位刚刚走上讲台的教学新手。但正是这样有梯度的团队,老教师传帮带,年轻教师学赶超,将宣汉中学深厚的文化内涵,将教师的无私大爱精神代代相传。
学校一教学楼前的“师魂”文化石上刻着一句话“如敢教人胜己,便能乐意掏心”,这正是宣汉中学教师灵魂的写照。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王专校长一向倡导的“三心”——爱心、耐心、责任心。
宣汉中学名师荟萃,更是良师云集。每届学子临近毕业,回顾三年高中生涯,都会热泪盈眶,谈得最多的就是老师们像父母甚至超越父母,给予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今年高考取得理科640分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学生安柯宇说:“十分幸运,我在宣汉中学的三年里遇到了许多可亲可敬的老师。张帆老师外表严厉却内含温度,时常把水果、小吃提到我们教室,柳智廷老师上三个班的数学,还要对我们的作业、试卷面批面改,伍先华老师充满童心的智慧,刘佐成、崔军、刘建章等老师就像邻家大哥一样关心我们,我曾经是那样的顽劣不羁、自以为是,我成长的每一步,我取得今天的成绩,都离不开这些无私奉献的老师们的帮扶教诲。”
同学们还记得四十多岁就几近谢顶的刘东老师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当班主任又上三个班的数学,每周超过40课时,个人课程表上一眼望去,看不到空白,口袋里随时揣着试卷,人称“中华题库”。年级“点子王”——班主任王迁,担任三个班政治教学,工作超负荷,还时刻关注到每个孩子的书写等细节,甚至一个个指点改进的方法。历史老师陈秀华温柔娴淑,下课后身边总有一大群学生围着她。“颜值爆表”的符必力老师,亲切和蔼,他把文科综合最艰难的地理轻轻玩转在自己手中。
在宣汉中学,这样的老师,不胜枚举。年级副主任符美华老师班上“关系户”子女居多,但他一视同仁,一律严格要求。最终班级学生超半数考上本科。王成老师在一次巡查学生寝室发现,班上学生石美莲在大冬天里竟然只有篾席、单被,十分心痛,便专门购买了新棉絮并亲自送去。年轻的女班主任尹小颖经常拿钱帮助贫困学生,并动用社会关系为班上特困学生汤权鑫、王艳、吴凯月等争取国家惠民扶困支助金。班主任老师董晓萱的女儿体质较差、柔弱多病,在该年级补习高三。董老师一心两用,每天要处理女儿的用药、用餐,陪孩子散步运动康复,而自己班上的工作也一丝不苟,她所带补习班在入口仅1人上三本的情况下,高考1人上重本,37人上二本,女儿李思瑾也考出了527分的好成绩,同学们都亲切地叫她董妈妈。年轻教师郑钦芬自己带着四岁的小孩,每天早上要给孩子梳洗,拖着孩子上早自习,然后再抽空送孩子上学。在临近高考的一天竟晕倒在讲台,住院治疗不到一周,放不下紧张复习迎考的同学们,又回到教学岗位,身体的病灶只有留待暑期手术治疗。
父亲患癌去世、家庭欠下巨额债务的14班学生李娟,父母双亡、养父母家境贫寒,无力支撑学业的24班学生李华梅,在福利院长大的两名孤儿28班学生孙佳佳、张珍等同学,学校都免去了他们一切上交费用,为他们遮挡生活中的部分凄风苦雨,为他们唤回了生命的春天。这些同学在高考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们将带上自信,踏上自己新的追梦之旅。学校还以各种方式和多种渠道积极争取资金救助贫困学子,每年行政事业及企业单位、社会贤达、校友会以及本校教师自发捐资,总计每年近百万元,为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提供资助。学校还设立了“英才奖”、“ 希望之星奖”、“高三品学兼优学生奖”,奖励优秀学生创优争先、励志勤学。近些年来,学校没有一例因为家庭贫寒而辍学的事件发生。
强素质扬个性全面育人
高考只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极小的一部分,学校不能因为两天的高考,丢掉了高中三年的教育。宣汉中学抓高中教育,既抓应试,更抓素质;宣汉中学的教师,既教书,又育人。
宣汉中学秉承“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触摸梦想。该年级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学校制定了“促尖、稳中、扶弱”的全面育人思路。学校将年级部分尖子生集中起来,组建文、理科各一个培优班,遴选年级经验丰富、精力充沛的优秀教师进行教学,精心培育,进一步扩大他们的优势,在今年高考中两个班级学生100%上重本,文科平均得分585.3分,理科平均得分609.5分。针对中等学生,主要任务就是纠偏。我们经常看到老师们在走廊上、办公室在与他帮扶的纠偏对象谈心、交流,面对面地批改作业,逐题逐题地分析试卷,想办法,添措施。为了庞大的后进生群体,老师们可谓费尽心机,例如李云峰老师的学生个人成长档案,罗兴毅老师的静坐守候,冉涵老师的“小目标+大理想”。付出终有回报,在今年高考中共有121名择校生在老师的帮助关爱下,找回自信,考上了本科,其中11人考上重本。
教师就是育种人,就是学生梦想的守护者。让每个学生的梦想都开花,是宣中人最大的心愿。众多2014年高考失意的学生走回校园,重圆大学梦。在普遍基础较差的情况下,通过补习班精英团队一年来的精心辅导,高2012级补习生一本上线60人,本科上线389人。一大批孩子,在宣汉中学这块成才的沃土上,重拾梦想,展翅翱翔。
宣汉中学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已逐步形成了“立体育人,发展个性,人文见长”的办学特色。该年级共有139名学生艺体本科双上线。连续多年该校学生多项科技创新发明荣获省、市、县表彰,每年数十名学生参加四川省艺术人才大赛荣获一、二等奖;2014年宣汉中学高中足球代表队参加达州市中学生“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勇夺第一名;在2015年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四川分赛中该校健美操队荣获表演轻器械健身操高中组一等奖,并将于9月远赴青岛世博园参加全国全民健身操总决赛。
学校十分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多年前,学校就成立了心理咨询室,有经验丰富的心理专业咨询师坐镇,随时等候需要帮助的学生,24小时有问必答,有难必帮,有困必扶。高三这一年,雷致远、符美华、王迁、付代万、于华、文波等班主任周末都多次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带学生们爬山临水,帮助学生散心,调节心理。学校在校园橱窗和围墙上设置了“名校风采”、“心愿墙”,校园之声开辟“点歌送祝福”栏目,三年一贯地每天午读前各班级特色鲜明的励志盟誓,学校还先后邀请了感恩教育创始人张飞、知名心理研究专家方可来校作主题心理辅导讲座。这些举措,很好地帮助了学生释放压力,轻松迎考。
记者走进宣中,所见学生皆阳光、自信、精神饱满。高2012级全体学生心态积极乐观地走进考场,最终赢得了胜利。
抓教研促课改内涵发展
宣汉中学坚持把校本教研落脚到具体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解决教师们教育教学中实实在在的问题。
首先,深入贯彻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课堂要效率。我们要求教师所讲的必须是有用的、有效的,讲重点,破难点,精益求精。要求每天下午的通用自习和晚上的学科自习时间,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讲课,尽量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复习意识和独立学习能力。家长们感受至深的是,6000余人的学校,晚自习清风雅静,鸦雀无声。
二是强化落实听课、评课和集体备课制度。在听课、评课与集体备课中,老师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从而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年级组给每位年轻教师找师傅、结对子,要求他们“先听后讲”,年轻教师从中受益匪浅,成长迅速,像陈小琴、温泽顺、苏华、秦兰勇等教师,仅用三年时间,就已能独立站稳讲台,成为教坛新秀。2014年学校年轻教师参加四川省首届民族地区普通高中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1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1个单项优秀奖。在四川省校长协会献课活动中该校两名青年教师荣获一等奖。
为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该校各学科教研组积极组织教师开发具有县域特色、学校特点,适合课堂教学的校本选修教材,现已编审付印的有《来鹿之光》、《名著导读》、《数学思想方法》、《趣味物理》、《生活中的化学》等校本教材丛书15种,各年级各学科渐次选修,学生反映良好。在2014年四川省校长协会学术年会中,该校选送四种校本教材全部获奖。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独立或与人合作一个微型课题,每个学科组要有校级以上的立项课题。有了肥沃的土壤,使得学校教育科研全面开花,2014至2015学年度,教育科研硕果累累,呈井喷之势。该校承研课题《初中生学习数学思维过程有效性研究》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课题《提高普通高中初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策略研究》荣获教育部教师发展基金会“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的中期成果一等奖、省政府成果二等奖,另有3项科研课题荣获达州市第三届政府成果奖,2项科研课题荣获达州市教育局成果奖。新世纪以来,学校科研课题共荣获国家级奖项6次,省级11次,市级18次。目前,学校现共有在研课题,国家级3个,省级4个,市级6个。”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成绩永远属于过去,不断努力才能成就更加辉煌的未来。宣汉中学以“马思边草、雕盼青云”为校训,将坚持“厚德勤学,励志笃行”的办学思想,打造名师团队,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在新的学年度让学校的各项事业再攀新高,再创辉煌,为学校百年华诞献礼,为宣汉教育事业再写华章。